,第一件事就是增发百分之20,股价以估值为准,价值13亿的股份。
这些股份由洛克菲勒出资,和其他股东所掌握的百分之7股份,作为市场上的流通股。
洛克菲勒家族持有股份因此也不会被消减。
合并后两家各自掌握的股份是,洛克菲勒,百分之36.72,李子涛的青花商会,百分之35.6。
新增百分之20的股份,在其他人还未受到消息的时候,就已经被内定好的名单瓜分了。
其中,李氏家族基金会购买到百分之13的股份,这家仅仅成立不过两天的基金会,以这种方式让人们记住它的存在。
认购的钱自然是欠着慢慢还,不然洛克菲勒13亿股份是怎么增发的,就算是石油大王也拿不出13亿的现金来。
李氏家族基金会,这家刚刚成立就手持10亿估值股票的机构,到现在连个负责人都没有。
从上到下大概就只有李子涛这么一个人,其他都是智库临时抽调的人手。
这是李子涛为家族未来创办的基金会,没有合理规划的家族,未来资本和产业的不停分割,后果有多严重正在上演。
范德比尔特赤裸裸的教训就在眼前,该怎么做还用问吗?
其实现在考虑家族的未来,想的有点太远了,毕竟李子涛还很年轻,他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这次机会难得,李子涛也想为他的后代多留点资产。
未来没有能力,或对家族事业不感兴趣,想要追寻梦想的子嗣,就算不参与到企业管理中也能有富裕的生活。
光是美孚标准石油公司的分红,就足够维持几十个家庭维持富裕的生活了。
考虑继承人还很长远,但继承人只有一个,权利要高度集中这一点,是他已经决定好的。
儿子们平分股权,儿子再分给孙子,孙子再分给重孙,重孙再分给子子孙孙。
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等到开枝散叶过个几代人,家族产业不知道要被拆分成多少份。
除非像杜邦家族一样,产业永远不上市,对于股份的转让和出售有极其严格的规定,还要有强大的家族凝聚力,才能造就出50大杜邦,200小杜邦这样的局面。
只是他名下的产业可不适合这种方法,还是学学洛克菲勒的智慧好了,谁让这一套他最熟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