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许秋汇报,他把周二的答辩ppt讲了一遍。
一路讲下来,感觉和平时的组会报告并无太大区别。
“还不错。”魏老师简短评价了一句,然后问道:
“那接下来,在实验方面打算做什么,有没有想好方向?”
“准备先把pbt4t体系,剩余的工作收个尾,应该还能整理出两三篇文章。”
“能有两三篇文章?说来听听?”魏老师顿时来兴趣了。
许秋娓娓道来:
“pbt4t这个原始的分子,可以发一篇;p2fbt4t系列,四种不同侧链的分子,可以相互比较,发一篇文章。
不过,之前合成的聚合物材料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需要到张疆再合成一批。
而且这两个工作要做的快一点,因为有被其他课题组捷足先登的可能。
待他说完,陈婉清补充道: “就是之前表征测试的时候,发现材料的光吸收光谱,会随溶液处理温度而变化。 初步判断是聚合物聚集形态不同导致的,可以基于此进行深入研究。 不过,我打算先做我之前合成的三个体系。 因为之前也跟着许秋一些做了一整套的表征,实验数据基本上已经齐了,就差做器件的重复性实验和写文章了。” “可以,就按你们说的去做吧,”魏老师满意的点点头道: “陈婉清你那个工作,写完文章先让许秋看一遍,许秋的话,你这周就去张疆做合成。 对了,单体原料够吗?不够的话就再买点。” “够的,前段时间,我就有做合成的打算,于是找厂家把几种主要的单体原料,各买了500毫克。”许秋道。 他想到之前做合成反应的时候,计划找魏老师申请一台微波反应器的。 不过,当时是按聚合反应时间为24小时做打算的,而目前的反应时间只有10小时左右,还可以接受。 就算用了微波反应器,也只能把反应时间缩短到几小时,之后的索氏提取、后处理的时间并不会减少,而且还要重新摸索最佳实验条件。 因此,现在看来,倒是没太大的必要。 “对了,韩嘉莹想申请一个项目,她有意接手pbt2t、3t、5t的研究。”许秋道。 “是嘛,“这对她来说,会不会有些难了?”魏老师道: “是她主动提的?还是你给她安排的。” “是她自己选的,当时我给她两条路选择,另外一条是做三元共混体系,或者三元共轭共聚物……” 许秋说了一半,魏老师笑了,打断道: “行,不用说了,就是陈婉清那一套吧。 你让韩嘉莹申请吧,她就交给你负责,我记得十一月就有一个系里的项目,可以申请一下。” “好的。”许秋道。 魏兴思身子朝后,靠在转椅靠背上,内心感慨: 要是他的学生都像许秋这样省心就好了。 不需要操心,就能自发的做实验,出成果。 人在办公室坐,文章天上来,这是每个导师的梦想。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他带的学生都是像陈婉清、段云这样的,不一直盯着的话,根本指望不上他们自主做出成绩来。 或者是像田晴这样的,虽然成绩好,天赋也不错,但是家境殷实,志不在科研。 整个实验室,除了许秋,能打的也就吴菲菲了,两年多,完成了两个工作,一篇综述。 新来的程明波,看起来不太行,就是来混一混的。 韩嘉莹,倒是可以重点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