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怎么样,有史料记载的近两百年间,帕拉图一直作为西部屏障,为山前地和维内塔抵挡赫德蛮族的铁蹄。
羊毛贸易的丰厚利润为帕拉图贵族积累起财富,让他们能够招募军队、修筑城堡,长年与赫德进行战争。
然而理查四世继承帕拉图公爵领之后,将羊毛贸易的利润据为己有,每年都从帕拉图抽走超过二十五万杜卡特的税金。
帕拉图边防从此衰败,再也无力抵御赫德诸部年复一年地劫掠。
所以,当山前地爆发叛乱的消息传到帕拉图之后,许多年轻的帕拉图贵族改名换姓,投奔山前地“叛军”,只为能与皇帝作战。
屠夫阿尔良兵败身死之后,前往山前地的年轻贵族们又在内德·史密斯的带领返回到帕拉图。
彼时的帕拉图已经陷入三方混战:占据城市的共和派、控制乡村的保皇派以及阙叶汗麾下虎视眈眈的赫德诸部。
最终,共和派在内德·史密斯的带领下赢得一切,帕拉图共和国宣告成立。
——————
政治架构:伪装成代议制民主的贵族共和制(原)
[主权战争结束之后,追随内德元帅的帕拉图贵族们没有遭遇类似联省的大规模清洗。他们顺利融入新生的共和国,形成了一个兼具世袭性质和协商性质的新阶层,即蓝血派]
——————
地理概况:被季节性河流分割的大片平原+两山山麓
[越靠近奔流河/烬流江,土地就越平坦,越适合耕种;越靠近金顶山脉/遮荫山脉,土地就越起伏,越适合放牧;越往西,海拔越高]
——————
集权程度:较低
[地方政府普遍拥有较高的自治度]
——————
经济政策:出口原材料/进口制成品
[羊毛贸易仍旧是帕拉图财富的源头,只要联省和维内塔的织机还在吱吱作响,帕拉图的羊毛就永远不愁买家]
——————
军事编制:两个满编的常备军团+五十个轻重常备骑兵中队+规模庞大的预备役杜萨克(原)
军事特色:实战经验最丰富的方阵步兵;冠绝诸共和国的优质骑兵;不被重视的炮兵;薪酬丰厚
[帕拉图盛产良马,自然也生产骑兵,但这并不意味帕拉图的步兵不优秀——只是步兵在帕拉图相对不受重视。帕拉图的步兵装备一般,但是实战经验最丰富,而且在战术上往往采用颇具特色的小型方阵,机动能力优异]
[没有比辽阔的帕拉图原野更适合骑兵纵横突击的地方,帕拉图骑兵就是诸共和国最强,没有之一]
——————
重要城市:诸王堡、虹川、枫石城、热沃丹
————————————————————————
————————————————————————
[蒙塔共和国]
[——赫尔维蒂众子!]
[——准备!准备!!!]
————————————
历史概述:
虽然外国人习惯将生活在联盟与帝国边境的山民称为“蒙塔人”,但蒙塔人却不会这样自称,他们更喜欢的称呼是“赫尔维蒂人”。
皇家文史学院的历史学者认为,赫尔维蒂人的历史同样可以追溯到古帝国时期。
距今约一千七百年前,一支名为赫尔维蒂的蛮族为躲避战乱,主动向古帝国请求庇护。
当时的奥古斯都接受了他们的效忠,将他们安置在帝国南境的群山之中。作为交换,赫尔维蒂人必须世世代代为帝国戍守遮荫山脉,阻挡山南赫德蛮族的入侵。
古帝国的统治者或许没安什么好心——说不清到底是战乱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