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去任何地方,对吗?”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宇宙,对吗?”
伴随着低沉的画外音提问声,画面开始越来闪烁的越快,就像是被谁突然加速了时间线一样,巴里艾伦的身影,变化的也越来越快。
时而是一位普通的调查员,时而化身闪电,与看不清的敌人在战斗,时而好像又在与几位神秘的身影交谈。
”刺啦!“
闪电的特效,忽然布满了整个电视机屏幕,结束了越变越快的画面。最终,这些闪电在火花四射中收束到一起,击打到一面鲜红的闪电标志上,镜头越拉越远,闪电闪烁的标志上汇聚出一行文字:
dc:the fsh!
荧幕又一次暗了下去,万年不变的dc又一闪而过,这里的用意十分明显,就是在不断加强观众对于dc的品牌效应。
黑暗的底色中,一行硕大文字逐渐出现:
“这个世界,需要英雄!”
“韦恩格林伯格作品!”
“1998、5、19,闪电来袭!”
当短短三十秒的预告片结束,格林伯格庄园个厅内的众人,才一一把目光从电视机上收了回来。
乔治卢卡斯也不关心他们去格来美穿什么的问题了,转头看向身边的男人,抬起双手,率先拍响了手掌,送上了自己的掌声。这就像是一个开头,客厅内其他人,一起送上了鼓励的掌声。
“这部片子,怎么好像......”
星战之父举起啤酒,与韦恩碰了一下酒瓶,仰头灌下一口后,才带着犹豫说道:“怎么好像不是你以往的风格,预告片中闪电侠出现的画面,全都趋向明亮化,简短出现的正片镜头,也更像是一场暑期档商业爆米花。”
尽管预告片中,出现了蝙蝠侠布鲁斯韦恩,而这部预告片的整体节奏,也在充分的保持神秘感,可是简短的画面,透露出来的信息已经相当不少。
整体而言,只要艾伦巴里出现的场景,画面都是十分明亮的色调,这与韦恩之前作品的整体风格,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尤其是上一部《蝙蝠侠:黑暗骑士》,那种高大空间布局的黑暗歌剧感,厚重的史诗感,几乎全都消失不见了。
“没错。”
韦恩点了点头,毫不犹豫的承认了这点。“这部影片,相对于之前的dc系列,无论是故事还是画面布局,确实都要简单的多。你猜测的没错,这部《闪电侠》,更像是一部暑期档特效爆米花。”
其实这部预告片,已经把闪电侠巴里艾伦的作用,给出了明确的提示。他可以穿越时间、空间,乃至穿越过去、未来,充当的就是一个连接其他英雄的润滑油角色。
现在他连接的,无疑就是蝙蝠侠布鲁斯韦恩,当这部影片正式公映后,观众就能够知道了,他还连接着其他英雄。或者应该说是引出,用自身的独特属性,引出其他英雄,为英雄们的集结,给出最合理恰当的解释。
皱了皱眉头,星战之父还是觉得他太过激进了,开口提醒道:“可是贸然大幅度改变风格,市场......”
现在只要提起韦恩格林伯格的作品,彷佛在观众的脑海中,第一时间反应的印象,就是黑暗深沉的主题,吸引人却又让人能不断思考的故事,必不可少的社会问题关注度,能够警示世人的元素等等。
如果换个说法,那就是在他的作品中,永远都不会缺少所谓的“艺术”成分。恰恰就是这些东西存在,他的作品,才能够让人愿意反复走进影院观看,每次都能得到到不同的收获。
“乔治,我反倒觉得,韦恩的这部片子,说不定会取得相当不错的市场成绩。”
一旁的娜奥米沃茨,突然在众人的注视下开口说道:“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其实并不喜欢韦恩之前的作品,是所有作品,哪怕那些我亲自参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