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到了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这恐怕才是《莎翁情史》成为大赢家的根本原因!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恐怕会有导演或制片人,铤而走险的直接拍摄“黑白默片”来冲奖,毕竟,这才更靠近老年评委们的口味不是?”
“公关游说团队的伟大胜利,本届奥斯卡......”
让克里斯托弗-诺兰没想到的是,他接连拿起几份主流报纸,《纽约时报》,《芝加哥太阳报》,《电影》,《娱乐》,甚至就连《华盛顿邮报》上面,统一都充斥着对本届奥斯卡的不满声音。
很显然,相比奥斯卡举办之前的热度来说,结束后的争议性,反而在媒体上引起了广泛讨论。
而很讽刺的是,奥斯卡举办前学院宣传要进行年轻化改革,结束以后,媒体却默契的,统一将矛头对准了学院的“守旧”和“保守”。
“不好意思,我这段时间的工作太忙了。”
正当克里斯托弗-诺兰,看着手中的报纸出神时,韦恩从楼梯上走了下来。一屁股坐到沙发上后,耸耸肩说道:“你知道的,这是我难得能睡懒觉的时光。”
“早上好,格林伯格先生。”
急忙放下手中的报纸,克里斯托弗-诺兰客气的打着招呼。“是我来早了。”
他很聪明,即使看到了从楼上下来的两位好来坞女星,也刻意忍着没有乱看,双眼直勾勾的盯着身边的男人,直接忽略了那两位向餐厅走去的女人。
没错,主流报纸上面,全都是对于昨晚那场颁奖典礼的议论声。可他也没有忽略,只要与娱乐沾边的报纸上,也都贴着一张韦恩搂着两位好来坞女星,弯腰钻进汽车的照片。
“报纸上,肯定是对奥斯卡的争议声音占据了主流吧?”
扫了一眼茶几上的报纸,韦恩没有拿起来观看,他一边向管家海拉招招手,指了指茶几上的咖啡杯,一边随口与这位伦敦导演闲聊。
“争议很大。”克里斯托弗-诺兰点点头。
从茶几上摸出一支香烟点燃,韦恩用力嘬了一大口,笑着摇了摇头。“时间长了,嗯,多经历过几届奥斯卡,你就会习惯了。”
媒体总是这样的,千万别看他们的议论声占据了主流,可实际上他们自己比谁都清楚,任由他们怎么报道,不光改变不了已经结束的颁奖典礼,也照样改变不了接下来每年一届的颁奖典礼。
说白了,媒体的嗅觉就是话题热度。过往许多年的奥斯卡,分蛋糕的意味浓郁时,就比如那些没有一部影片,能够拿到四座以上小金人的时候,媒体上是一片批评声,批评的主题就是分蛋糕。
可当今年的第71届奥斯卡结束,出现某一部影片拿到多个大奖时,他们争论声依旧不绝,只是换成了其他能引起热度的话题罢了。
所以说,别管学院采用的是分猪肉的方式,还是采用的一家独大的方式,全都不可能做到让媒体们静默。
有讨论才有热度,这里面有着很大的默契度,媒体,奥斯卡上的失败者,学院,可以说所有人都在这个默契当中,存在着若隐若现的影子。
“媒体们从不关心谁是奥斯卡大赢家,他们唯一关心的东西,就是能不能找到可以炒作的话题。”
吐出一大团青烟,韦恩满脸鄙夷的撇撇嘴,毫不客气的说道:“前提是能吸引眼球,这些所谓代表群众发声的媒体们,就会向一群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围上来。只要读着愿意看,他们前脚刚把获奖者夸成一朵花,后脚又会狠狠的将这朵花踩进粪坑里。”
克里斯托弗-诺兰耸耸肩,端起咖啡轻轻抿了一口,这算是他来到好来坞以来,第一次有人当面戳穿了媒体的本质。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拯救大兵瑞恩》,这几个名词,天然就不缺少关注度,他们在全北美乃至全球,都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