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朱棣:等(2 / 3)

一件好事。」

盛监赞同楚智的看法,对还想说话的庄得摆了摆手:「若在安州决战,就应该让倭军调动更多力量进入北岸,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将他们歼灭在青川江以北。现在我们需要首先抢占秦川、定州,然后寻找机会,示弱佯败吸引倭军过江。」

盛庸盯着舆图,抬起头来时,已有决断:「楚智占秦川,庄得攻下定州,这里倭军数量不多,你们各自带两千人前去,之后将城中百姓引向鸭绿江,腾空这两处城池,然后听命再集结。这一次作战,不是我们这一路之事,张辅必会率兵跟上。」

盛监目光灼灼:「主力对主力吗?」

如盛庸所料,张辅确实在筹划一场规模战役,只是盛庸低估了这场战役的空间范围,青川江上,并非不是只有一个桥梁,虽然距离远了些。

张辅的目光从来没关注一城一池,而是关注着整个朝鲜战局。

在张辅调兵遣将的时候,北平的宁静终被打破。

六匹快马奔入北平城中,姚广孝、陈珪、张思恭收到旨意,连忙前往布政使司,平安、张信等人也已赶来,朱棣驱马至布政使司,匆匆走入房间。

「燕王,北平布政使司、北平都司、北平营造主官等接旨。」

兵部郎中王艮拿出圣旨,看着跪下的众人,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有鞑靼、兀良哈、瓦剌串谋南下,危我大明,特下旨意征讨之!燕王朱棣,为征北大将军……平安为征北左副将军,徐辉祖为征北右副将军……」

「圣旨到日,由大将军、左副大将军统领在北平军务,北平京军悉听调遣,令抽调北平精锐五万,随时准备出征。右副大将军领京军十万,不日出征……望诸位同心,屠灭敌寇,清靖草原,奠定大明百年太平之大局。钦此!」.

「臣等接旨。」

朱棣、平安等人起身。

王艮将圣旨交给朱棣、平安之后,从怀中又取出两份文书,递了过去:「皇上已将诸多战略安排,相关情报,详写其中,还请大将军、左副将军等用心领会。」

朱棣接过,凝重地答应:「放心,皇帝差我来北平,可不是冲着兀良哈去的。」

平安、姚广孝等人连连点头。

朝廷诸人,猜测朱棣是被「发配」北平,实则不然,早在兀良哈有异动之初,朱允炆就已经在筹划解决鞑靼事宜。

兀良哈虽是个威胁,但还不需要动用朱棣这样的人物,将朱棣安置在北平,显然是冲着几次犯边,屡教不改的鞑靼去的。

战争!

朱棣心头充满火热,只感觉血液似乎燃烧起来,看了一眼姚广孝、张昺等人:「自今日起,本大将军将居北平军营之中,后勤事宜,仰仗诸位了。」

张昺郑重答应:「大将军请放心,但凡军资,绝不缺额。」

姚广孝含笑看着朱棣:「若非年迈,颠簸不动,定要跟着大将军驰骋沙场一次。此番大将军远征,老僧只能留言一句:万望大将军彻底剿灭鞑靼主力,留后世子孙一个太平山河。」

朱棣看着越发苍老的姚广孝,这些年待在北平督造新都,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这一座新的都城之中,曾经种种,已成云烟,那一顶白帽子,也不再被提起。

他找到了一条没有遗憾的路,他的才华与能力,在这座城中彰显出来。

自己的路,将是战场!

用本雅失里、阿鲁台的脑袋,来证明我朱棣才是这个时代,无可争议的第一名将!

朱棣侧身对平安等人,威严地说:「擂鼓聚将!」

平安肃然答应:「领大将军令。」

北平军营,开始了军队集结。

朱棣看着朱允炆送来的文书,与平安、徐凯、陈文、徐膺绪等人商议军情。

平安等人看过之后,面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