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商议(2 / 3)

近见平南王尚可喜乞归一疏,已奉前旨。伏念臣部下官兵,南征二十余载,仰恳皇仁,撤回安插。」

一个在云南,一个在福建,相隔万里,为甚么两道折子上所说的话都差不多?一面说不能罢兵,一面又说恳求撤回。这几个家伙,还把我放在眼里吗?」

说着,康熙气忿的将奏章往桌上一掷。

方宇道:「是啊,这三道奏章,大逆不道之至,其实就是造反的战书。皇上,咱们这就发兵,把三个反贼都捉到京师里来,满门……哼,全家男的杀了,女的赏给功臣为奴。」

他本想说「满门抄斩」,忽然想起阿珂和陈圆圆,于是中途改口。

康熙道:「咱们如先发兵,倒给天下百姓说我杀戮功臣,说甚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不如先行撤藩,瞧着三人的动静。若是遵旨撤藩,恭顺天命,那就罢了;否则的话,再发兵讨伐,这就师出有名。」

方宇道:「皇上料事如神,我拜服之至。好比唱戏,皇上问道:「下面跪的是谁啊?」吴三桂道:「臣吴三桂见驾。」

皇上喝道:「好大胆的吴三桂,你怎不抬起头来?」吴三桂道:「臣有罪不敢抬头。」皇上唱道:「你犯了何罪?」

吴三桂道:「我不肯撤藩,想要造反。」皇上喝道:「呔,大胆的东西!方宇!」我就一个箭步,上前跪倒,应道:「小将在!」

皇上叫道:「令箭在此!派你带领十万大兵,讨伐反贼吴三桂去者!」我接过令箭,叫声:「得令!」飞起一腿,往吴三桂屁股上踢去。登时将他踢得屁滚尿流,呜呼哀哉!」

康熙哈哈大笑,问道:「你想带兵去打吴三桂?」

方宇见他眼光中有嘲弄之色,知道小皇帝是跟自己开玩笑,说道:「我年纪这么点儿,又没什么本事,怎能统带大军?

最好皇上亲自做大元帅,我给你做先锋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浩浩荡荡,杀奔云南而去。」

康熙给他说得心中跃跃欲动,觉得御驾亲征吴三桂,这件事倒好玩得紧,说道:「待我仔细想想。」

次日清晨,康熙召集众王公大臣,在太和殿上商议军国大事。方宇虽然连升了数级,在朝廷中还是官小职微,本无资格上太和殿参与议政。

康熙下了特旨,说他曾奉使云南,知悉吴藩内情,钦命陪驾议政。

小皇帝居中坐于龙椅,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士、尚书等大臣分班站立,方宇站在诸人之末。

康熙将尚可喜、吴三桂、耿精忠三道奏章,交给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巴泰,说道:「三藩上奏,恳求撤藩,该当如何,大家分别奏来。」

诸王公大臣传阅奏章后,康亲王杰书说道:「回皇上,依我愚见,三藩恳求撤藩,均非出于本心,似乎是在试探朝廷。」

康熙道:「何以见得?你且说来。」

杰书道:「三道奏章之中,都说当地军务繁重,不敢擅离。既说军务繁忙,却又求撤藩,显见是自相矛盾。」

康熙点了点头。

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白发白须,年纪甚老,说道:「以臣愚见,朝廷该当温旨慰勉,说三藩功勋卓着,皇上甚为倚重,须当用心办事,为王室屏藩。撤藩之事,应毋庸议。」

康熙道:「照你看,三藩不撤的为是?」

卫周祚道:「圣上明鉴,老子言道:「佳兵不祥」,就算是好兵,也是不祥的。又有人考据,那「佳」字乃「惟」字之误,「惟兵不祥」。

那更加说得明白了。老子又有言道:「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

得已而用之。」

方宇暗暗纳罕:「这老家伙好大的胆子,在皇上跟前,居然老子长、老子短的。皇上却也不生气。」

康熙点了点头,说道:「兵凶战危,古有明训。一有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