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大原则,我们只投看得懂的东西,那怕与我们业务无关企业,非常明确盈利,我们也不投;
相反,如果一家正在亏损的公司、但很有价值,即便面临未知困难,我们也愿意投资。
二是定位原则:利用自身特点寻找定位,建立比较优势。无路是创业者和投资人,都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我们藤.迅投资会努力思考如何将定位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并从定位上找到特殊切入点。
三是长期性原则:在大领域研究深挖,细分领域继续延伸。
我们藤.迅以后的所有的投资,都是关注能够影响长期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影响短期价值的东西。
我们藤.迅不想投资机构,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就要看到回报,
我们其长期性不仅体现在资金本身比较长期,没有一般基金三年、五年的限制;
更体现在关注被投企业长期的产品、商业模式上的成功,而不仅仅是短期的表现。
四是对前沿领域保持密切关注。
我藤.迅投资一直对前沿领域保持密切关注,也许这些领域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才会产生价值,
但其会始终保持对前沿技术和模式的探索,这是藤.迅投资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未来藤.迅多年的经验总结,只是现在就已经提前被李锋总结出了,众人不震惊吗!
所以李锋的表演结束后,众人也是再次陷入了懵逼状态,而且众人好不容易反应过来,
李锋又继续说道:“还有,对于投资后我们的管理,战略思路则是将‘不核心、不专业的项目通过投资交给其他更合适的团队去做’,
而这种思路也使得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自己核心的、专业的领域上,并不断巩固自己的优势。
作为股东,在被投公司眼中,我们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见建议者,也要作为投资人遵守游戏规则,有多少股份投多少票,避免跟创业者产生分歧,有了分歧就沟通。
我们更多的投资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将‘在业务里打造一个开放和公平的平台’”
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致力于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能力取得最高价值。
这就是我们藤.迅的目标!”
像未来阿里系并购失败的案例中,最大的问题是外行指导内行,基本上所有阿里重资收购的企业都是同样的情况,
收购或者控制之后,阿里总部就必然要空降对业务一无所知的高管,公司原来的高管不是失去对发展方向的控制,就是整批整批被离职。
相比之下,藤.迅的投资战略就温和很多了,这也是为什么藤.迅被受创业者喜爱的原因。
有所投,有所不投,开放的文化和生态,加之专业的投资能力和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
促使藤.迅投资在产业互联网赛道内收获了不少的伙伴,与产业互联网逻辑不谋而合。
众人也是用的好久才消化了李锋这一套理论,李锋的茶水都喝了两壶了。
捋清楚一切后,麻花.藤也是对李锋问道:“李总,你刚才这是理论,但具体的如何操作呢?能举个几个例子吗,我们以后就知道怎么做了。”
李锋重新泡好了一壶茶水后,也是稍微想了想,就说道:“这些还不很简单,
无非就是最核心的业务保留,强者更强,那些边缘的业务直接打包出售,或借次投资入股,不但能消除一个敌人,还能增加一个朋友啊!
就比如,我们现在藤.迅微博,说实话,微博的竞争已经结束了,这种媒体内容领域,我们藤.迅微博的确不是新朗微博的对手,
更何况藤.迅微博比新朗微博整整迟了8个月,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后续优势已经不可能扭转乾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