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校尉级别的爵位,日本武士一般都领有实权军职,不再是一名卒子,而是一名军官,积累军功的方式自然也会变化。
难度远超士官爵位时期。
当然,日本武士也可以将积累的军功兑换成金银,只不过这么做的日本武士很少……
哪怕是心无大志的日本武士,也会努力将自己的军功提拔到士官级这个底限,然后领取一小块封地。
这种日本武士小封建主,都是需要听命于地方官府的,相当于地方官府的下属人员,没有太多自主权。
唯有到了将军大名级别的封建主,才是真正的土皇帝。
部分只顾着自己享受,不想着后代生活的日本武士,将军功积累到九等士官就向上级请封了。
这也是为何会有小几万日本武士没有参加到拉合尔决战的缘故。
理所当然的,作为日本武士中的顶尖强者,山下亚索可不愿意让自己仅仅当一名收到地方官府限制的小封建主,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大名领主,最好还是上将级别的世袭罔替!
上将级别是日本雇佣军中,最高的军功爵。
当然,积累到那一地步后,如果愿意放弃封地的话,可以选择进入唐国本土汉地,成为一名没有封地但同样世袭罔替,与国同休的侯爷。
那个选择虽然没有封地,但会得到朝廷封赏的大量田产,还能获得相应的减税政策,以及都城内地段非常好的侯府宅邸。
后代子孙也可以在大唐帝国中获得更好的仕途。
在大唐帝国,除了皇帝外所有人都需要缴税,所以能获得减税政策的田地,已经是天大的恩宠了。
这是上将级别的爵位能荣获的待遇。
这个侯爷待遇的好处是可以坐享其成,不用劳心劳力管理封地,并且因为手中没有实权,威胁不到大唐帝国的皇权,不用担心以后会被针对性削弱。
在部分人眼中,这可比自己被分封到一处偏僻的土地上当大名领主强多了。
如果选择这条路线,军功爵还会有继续上升的途径,从上将晋升到大将军的话,就能获得异姓王的尊荣。
当然,是没有实权的异性王。
不过,战争进行到现在,日本雇佣军中爵位最高的就是山下亚索这种三等校尉,连二等校尉都没人,更别提少将爵位了……
日本雇佣军的爵位晋升,越往上越难。
并且每一个大段位的提升,都会有一道无形的天花板。
事实上,李长青压根不打算让日本武士晋升到少将级别。
所谓的大名领主和世袭罔替,不过是画给日本武士的香甜大饼罢了。
而且,日本雇佣军中的军功爵能匹配的实权官职都比较低。
士官级爵位根本不会匹配官职,必须到校尉级爵位才能得到正儿八经的官职。
并且校尉级爵位每隔三等才能提升一次职位,像是山下亚索这种三等校尉,已经是整个日本雇佣军中军功爵最高的存在,仅仅只是一个百夫长罢了。
往上的营团师级指挥官,全都是汉人军官担任。
当然,汉人积累军功有另一套标准,跟日本武士不一样。
双方最大的区别就是,汉人积累军功没有那么多等级的军功爵,积累的难度不高,但汉人没有分封的选择,只能走体制路线。
也就是说李长青不打算将汉人中的有功之士分封出去。
因为在李长青构建的大唐帝国中,封建主只是一个过渡,随着新征服的土地逐渐安稳,那些封建主都会被转封到更前线的位置。
所以,在大唐帝国当封建主是一个高危职业,永远不可能身处唐国安全的腹地。
自然而然的,这种高危岗位不能让汉人去承担,好勇斗狠的日本武士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