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为有资格分封大名领主的少将爵位,必须证明自己对大唐的忠心。
忠心这玩意,还不是李长青一句话的事?
上面的领导认为你忠心,你才是真正的忠心,这跟能力无关。
当然,如果下面人足够妖孽,做出了让领导无法忽视的功绩,也可以让领导捏着鼻子认同你的忠心。
只不过这种功绩实在是太难得了。
至少也要达到开疆扩土的级别。
日本雇佣军的军功爵位达到一等校尉,倒是可以拥有独领一个团级部队的资格,但依靠区区一个团开疆扩土,是不是把敌人看得太渣了?
而像拉合尔决战这种规模的战役,都是整个日本雇佣军共同分享战功,是不可能突出个人功绩的。
战场清理过后,李长青在幸存的日本雇佣军面前做了一场政治秀,对阵亡的日本武士举办了盛大的火葬典礼。
日本文化也有入土为安的概念,唐军不可能抬着一具尸体送往日本岛国,自然要先行火化。
仪式举行的很隆重,这可是性价比最高的收买人心的方式。
并且还当众宣读了阵亡日本武士家属应得的抚恤金。
抚恤金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军功爵高低逐级提升。
日本雇佣军愿意为李长青卖命,靠的就是这一系列政治作秀引导的!
穷乡僻壤,思想落后的日本武士哪里见识过这种阵仗,怎么可能不为李长青抛头颅洒热血?
然而,这些日本雇佣军不知道的是,那些分装好的骨灰盒中的阵亡日本武士的骨灰,送往汉地后全部秘密撒入江河中,骨灰盒清洗后换个包装,又辗转送了回来,等待装载下一波阵亡日本武士的骨灰盒……
日本武士的岛国家人们,别说是抚恤金了,连骨灰盒都收不到!
准确来说,他们连自己家的武士阵亡的消息都收不到。
在日本岛国中,大唐帝国的宣传机器一直在忽悠日本武士乃至日本平民,加入到大唐帝国中的武士雇佣军,全都在海外建功立业,参加的都是吊打落后土着的低烈度战斗,根本没有人阵亡!
而随着不少得到封地的日本武士家属从日本岛国被接走,更是加深了这一印象。
大唐帝国在日本岛国的政治宣传很简单,就是利用这个时代的通讯不便进行单方面信息封锁,就连日本岛国高层都不知道日本雇佣军的战况伤亡如何,他们也不关心……
所以,大唐帝国的宣传机构可以敞开了在日本岛国报喜不报忧,从不报导阵亡数量,只宣传节奏家卷的封地武士!
而被接走的日本武士家卷,一辈子也别想回来。
即便他们的武士家人在封地中被杀死,家里还没有适龄男丁接替位置,那些家卷也会被强行留在当地作为人口资源再分配。
正因如此,日本岛国的人只能单方面从大唐帝国朝廷那里知晓前方的战况,和日本武士的待遇问题。
这种单方面宣传之下,引来了无数想要建功立业的日本武士的投靠,并且大唐帝国还不是什么人都要,那种混日子把自己的武士技艺都混没的日本武士,大唐帝国的招募人员是不会过审的。
招揽日本武士都有一项严格的战技考核。
日本武士可以不会骑马,可以不会射箭,甚至可以不会使用火枪(这玩意上手容易,简单训练几个月就够了),但必须会砍人!
李长青看重日本武士的就是他们的砍人技术。
日本的武士道文化说白了就是依靠砍人技术为根基的。
正经的日本武士都是从小习练武士刀技术,十几年如一日的练下来,一头猪都能练成砍人高手了。
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燧发枪技术,战场打到最后往往都是需要肉搏定胜负。
而肉搏近战这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