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就没有这个待遇,他只是死后才受追赠为“武泰军节度使”。
所以徽宗也是利索,断然打破祖宗的成规,破格提拔了这位立功的太监。
这个时候徽宗锐意进取,大胆挣脱祖宗的羁绊,表现可圈可点。
可是这对童贯的恩待,就大了去了。
太祖太宗之所以严禁太监干政,是因为他们明白唐代太监误国的惨痛教训,才断然严禁太监进入庙堂。
其实不仅仅是唐代,唐以前的太监乱政就已经很严重。
秦始皇厉害吧?他就被太监给害惨了。
没有人不知道“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吧?
这个成语就是伺候秦始皇的太监赵高创造出来的。
他不过是负责给秦始皇赶车的车夫,却因为接近皇上,就不想让自己不喜欢的皇储继承皇位。
估计他的想法也简单,我赵高赶的车是什么人想坐就坐的吗?
除了先皇以外,那必须是我赞成的人!
为了测试大臣对他的附从,他就找来一头鹿,睁着两眼说瞎话,说它是马。
以此为标准,一样指鹿为马的就是好哥儿们,大大奖赏,升官发财。
指马为马的都是反叛,坚决清除,不能让他们碍事障眼,一律杀掉。
你说太监干政厉害不厉害?马都无所适从了,我到底是马还是鹿?
何况人乎?
辛亏赵高没有活时间太长,否则至今还是马鹿颠倒。
接下来的汉朝,十常侍难道没有耳闻?不知道十常侍的,肯定没有看过三国演义。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没有读过的话,肯定是没有文化。
所以推而论之,有文化的无人不知东汉的太监之祸。
这十常侍有多凶恶?
汉灵帝对这个宦官集团,畏如蛇蝎。
对十常侍首领是张让和赵忠,灵帝竟然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因为三国是东汉的接棒者,造成三国鼎立的就是十常侍乱政,直接导致了东汉的灭亡。
至于唐朝离北宋最近,五代十国一通乱,许多都是太监作恶的结果,堂堂大唐也败亡于太监之手。
就提一个典型吧,那就是大宦官李辅国。
唐肃宗、唐代宗时期的大宦官李辅国官至宰相,肃宗的皇后都死在他的刀下。
他曾对唐代宗训话道:“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这就很厉害了,明明白白地警告皇帝规规矩矩当傀儡,连出头露面都让这太监代庖了。
皇帝一向只把太监当家奴,但是唐朝的太监却实现了乾坤倒转,做了实实在在的主子。
所以盛唐由盛转衰,李林甫这个历史上最成功的太监,功不可没。
这也充分说明了,唐朝对太监的管理是一套糊涂。
李世民等人所谓的文治武功,由于太监乱政,抹黑了一大块。
这样充满历史的太监乱政,怎么能不让太祖太监警惕?
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弄过来皇位,难道拱手送给太监?
以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烛影斧声、金匮之盟轻而易举的吗?
所以童贯深刻理解为什么有宋一代开国以来一贯严禁太监干政。
同时,他也明白徽宗给他解禁,实际上冒了多大风险。
自己如果辜负了徽宗的期望,徽宗祸乱祖宗制度的骂名是难以逃掉的。
所以他致死忠心徽宗,绝不改变,而且努力不给徽宗添麻烦。
童贯一直在闭目养神,各种思绪也是飘来飘去,直到看蔡京魂游天外了半天功夫,才开始聊天模式。
“知道大哥今日觐见以后必有要事需要安排处置,所以小弟特意过来听大哥的调遣,若有差遣,小弟和小弟属下的烛影和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