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被设计好的侯玉端(2 / 4)

界,平日里压根就看不到其他的儒道修行者,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儒道前辈,他自然欣喜不已。

纪衍之没有继续掩饰,而是撤去身体四周的淡光,缓缓浮现在侯玉端的眼中,只是已经收敛好此前的欣赏和赞叹神色,也没理会侯玉端的激动神情,只是语气颇为平淡的问道:“你仅凭墨迹未干,便推测有人?”

侯玉端激动的神情,全因眼前老者身体四周,那浩瀚如大海般的儒道正气,听到老者询问,他赶忙恭敬一拜,脸上带着一抹不好意思,道:“其实……晚生也只是猜测,若是前辈不现身相见,我就当没事发生过,反正这里也没别人,我也不吃亏!”

纪衍之眼神深处再度划过一丝赞赏,只是依旧没有将它表现出来,低声询问道:“这昭阳县志上,有关县尊这段记载,你怎么看?”

这是在考较自己啊……

侯玉端脑海转动,思索了片刻,回答道:“武宗末年民不聊生,红展鹏作为一县之尊,能不降贼寇,与百姓共存亡,不负神朝亦不负百姓,可担忠臣二字!”

纪衍之脸上浮现出笑意,正准备说话……

“不过,从内容来看,前辈显然与这位名叫红展鹏的县尊有旧,所以记载内容有失偏颇,对其评价含有的主观因素也较多,不知晚辈猜的,对不对?”

面对侯玉端的询问,纪衍之脸上露出一抹愧色,久久没有说话,算是用沉默回答了这个问题。

修儒之人,一切是非曲直都要顺乎于心,他有一丝愧色算是承认了侯玉端的话,但这并不代表,他觉得自己的记载,有什么问题,只是他不知如何解释而已。

“当然,任何人执笔都会有主观因素,这也非前辈偏心导致,再说千年过去的事,真相到底如何,想追究也追究不清楚了,能有人记得已经很不容易了。

再则……晚生觉得如此记载也不错,忠臣孝子美名,既能教化世人又能养天地正气,引导世人忠诚向善,总好过那些乱世怪谈,致人心生邪念,作奸犯科。”

纪衍之神色一震,凝视侯玉端良久。

修儒之人,心生八窍,聪明才智远超寻常人,所以,此前侯玉端表露出来的机敏与智慧,在他看来还并不算多么稀奇,真正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侯玉端身处魔道治下的雍州地界,却依旧能秉持本心,一心修行儒道,无人指点的情况下,修出这一身浩然正气。

夫子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儒道修行的启蒙阶段,最重环境,所以扬州和兖州几乎遍地都是书院,甚至白鹿书院还在正道其他七州也开设了不少分院,专门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儒门弟子。

这里可是雍州啊,魔道治下人人尚武,别说书院,就是连书本,恐怕都不是很容易弄到的东西。

侯玉端在雍州能修出儒道浩然正气,足以证明其修儒之心的坚定,更能证明他的天份,远超纪衍之此前见过的任何学生。

而随着这几句交谈下去,眼前这个最多才十六岁的少年,其言其行,算是是真的将他给镇住了。

尤其是最后那句,对他记载内容的评判,更是让他一个堂堂洞明二境的大儒,都隐隐有些感悟。

忠臣孝子美名,既能教化世人又能养天地正气,引导世人忠诚向善,总好过乱世怪谈,致人心生邪念,作奸犯科。

纪衍之收回凝视,脑海中侯玉端的声音犹在回荡。

“你一介修心儒子想着要教化世人,太自不量力!”

侯玉端神色一愣,看到纪衍之那略带着轻蔑的眼神,顿时有些不服气,回声呛道:“以修为论人,岂非让我等儒修与粗鄙武夫同论,我修为虽低,儒气虽少,却也愿为扬我儒道,教化世人,尽些绵薄之力,岂有不自量力之说。”

《仙木奇缘》

纪衍之眼中精芒一闪,又问道:“夫子修行两千载,才开辟儒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