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向王莽:“只是同考官数量有限,这些人也不能尽数上任,大宗伯觉得谁最合适?”
王莽犹豫了片刻,还是说出了几个人名:“此乃臣和司马侍郎都认为不错的官员。”
李乾以朱笔将这几人的名字圈出来,又笑着道:“还有呢?”
“同考官可是一共要选三十多人,你们礼部难道就选这几个?”
王莽一愣,随即又果断的说出了几个人名,直到最后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合适的。
“好。”
李乾继续书写,一直又写了八九个左右,这才停下来。
“这是朕认为还算可以的官员,礼部回去可以参考一下,至于其他的人选,你们回去自己商议便可,不必再来找朕过问了。”
“是,陛下。”
王莽应了声,拿着文书就要退下。
“且慢,王宗伯。”
李乾忽然又叫住了他,面带笑意地问道:“之前朕在朝会上说,要大宗伯考虑一下礼部右侍郎的人选,大宗伯想的如何了?”
王莽一愣,似乎根本没想到李乾又提起了这个,不是说先忙几天吗?
想了想之后,他还是保守地回道:“臣暂时还没什么想法,如今看来要么是从其他几部增补侍郎,要么就是直接从下面提拔。”
“不知陛下是否有中意的人选?”
由于李乾在朝会上的话,如今对这个侍郎之位的争夺还未完全爆发。
只要有资格觊觎此位的人,现在都憋着一股劲,只等着考官们进了贡院,朝廷能腾出手来的时候,再全力争夺。
这两个侍郎的位置可太诱惑人了,工部、刑部等不如礼部的侍郎肯定在盯着这个位置。
就如苏凌阿,他是工部右侍郎,调任到礼部右侍郎虽然看上去是平级调动,但根据朝廷的惯例和文官们的潜规则,礼部是要比工部高一个档次的,所以这就算升官。
此外,朝廷有这么多郡,每个郡守都是正四品的官职,他们也有资格升任正三品侍郎。
从正四品的地方官到正三品的京官实权侍郎,此乃一步登天!
相比很多人肯定在得到消息的第一刻起,就开始发挥自己的人脉,准备派人来京走动了。
还有那些京官中的四品官,他们争的恐怕会更凶。
当然,后两者大多不在乎是什么部的侍郎,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冲上正三品,就算成功。
如果说礼部右侍郎的名额被工部右侍郎拿走,那空出来的工部右侍郎名额肯定又会成为这些人的目标……
所以这次的侍郎争夺战会格外的凶悍,变数也异常多。
争不到礼部、户部侍郎的四品官很可能会转身跑去支持工部、刑部的侍郎上位,以此来换取这个侍郎对自己接任他位置的支持。
还有的则会虚晃一枪,化为间谍打入某个侍郎内部,为别人情报,甚至在关键时刻坑他一把,为他的竞争对手创造机会,这也是为了获取接任的支持……
反正以往大乾的侍郎争夺已经表明,官员们绝对会把这个过程玩的五花八门,花样百出。
如果这时候想内定人选的话,那就尽快放出风声,这是为了告诉其他那些官员,不要再来白费力气了,不如再去竞争另外一个机会。
要是早不说,非要等到结果定下来时再传出内定消息,那就相当于把争夺这个职位的官员全都得罪了。
之前的蔡京就是吃了这个亏。
其实这招只要玩的好,根本不会出问题,但怎奈何李乾把内定的消息泄露了出去,这就成了蔡京翻车的理由。
“不是朕有心仪的人选,而是朕觉得,蔡京蔡卿家可能会有心仪的人选。”
蔡京?
王莽再次被皇帝陛下的想法震惊了。
这……这不是刚打生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