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李乾的第一次日讲(1 / 3)

李乾的第一次经延就定在了四月份的下旬,不只是文官们需要做准备,就连他也需要提前准备。因为他觉得,为了这个经延,他付出的要比文官们还要多得多……乾元前殿中,李乾正愁眉苦脸地望着自己身侧的吕雉,此刻她正在帮皇帝陛下制作他的新日程表。“陛下,廿一日第一次日讲,廿二日则为经延,廿三日朝参,廿四日日讲……”吕雉写着写着,转过臻首来看到了李乾的这副表情,忍不住掩着红唇笑出声来。“陛下何须如此伤心,只不过是开日讲和经延而已?”“只不过……而已……”李乾哼哼了几声:“你说的倒是轻巧,到最后还不得是朕遭罪。”日讲是平日里的讲课,而经延顾名思义,就是经义的延席,是规格稍大些的日讲,到时候宰辅大臣、高等武官、六部尚书、科道言官等等都会到场。经延有固定的日子,在春秋两季天气温和的日子,逢二进行。也就是每个月的二日,十二日和廿二日,一个月三次。而日讲则是只要没有早朝、没有经延,就要进行。最让李乾深恶痛绝的是,日讲开始的时间和早朝一样!也就是说,以后李乾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凌晨四点多起床!当然,他也不是没有假期。但凡有风雨等恶劣天气,或者皇帝身体不舒服,都可以传旨停讲。此外,李乾还有寒暑假。春天开始的日讲一直持续到夏至日,而秋天开始的日讲则一直持续到冬至日。重温上学时光了属于是。“陛下,大不了妾身陪您一同起床。”吕雉掩着嘴轻笑道,她也知道李乾最不喜欢的就是被别人打扰他睡觉。现在每天都要早起听那些文官们讲经义,这对他来说可以说是最难受的事了。“你陪朕起床又有什么用?”李乾轻轻叹了口气,要是能替他起床才是最好的……可惜这根本不可能,连想都不用想。“陛下既然不愿意早起,那为何还要答应那些人重开日讲和经延呢?”吕雉好奇地靠到了李乾身边。李乾没有马上回答她,而是沉默了片刻。“娥姁,你觉得朕学识如何?”“陛下每日批阅奏章之余,还经常去藏文馆中读书,如今自然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吕雉毫不犹豫地答道。“哈哈……”李乾笑了笑,听着吕雉的回答,他突然想到了邹忌的事迹。邹忌问遍身边人,都得不到一个真实中肯的回答,没想到他自己现在也差不多这样了。不过好话总归会让人心情便好,李乾笑着摇了摇头道:“朕还差得远。”“文官们都是饱读诗书,从科举之路上一步步考上来的人,朕又怎能及得上他们呢?”他还从没狂妄到觉得自己一年学的东西,就比得上别人的半辈子所学。“可是陛下天质英短、睿质已开……”吕雉张着口还要说什么,在天下人共识中,天子龙种和正常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就算天质好,也得勤学不辍。”李乾摇摇头打断了她的话:“自古以来从未有未学而成才者。”“那天朕同那些文官们说的话不过是一时之下的气话而已,实际上朕从没那么想过。”“只有认真读书,朕才不会被那些文官湖弄了。”吕雉娇美的脸上神情有些复杂,轻轻点头:“陛下,妾身明白了。”说着就回到了另一边,继续帮李乾整理起他的日程表来。李乾则开始认真思索起文官们的事情来。从大乾开国至今,文官集团都在不断进化、迭代、更新。他们逐渐变强、优化的同时,也在排挤武将、宦官、甚至皇帝,从这些人手中逐渐接过权力。但由于大乾一直战事不断,来自边境、西域,甚至诸侯国的战乱频发,而只要有战事,武将集团就会渐渐变强,即便是文官也拿他们没太大办法。而宦官和文官的斗争则是文官们占上风,但宦官虽然衰落,也不会被他们彻底打败。最后就是皇帝了。文官们虽然嘴上说着忠君爱国,但他们的行为却大多都是为了限制、并且接过皇帝的权力。所以,在他们一代代的传承中,在一茬茬文官前仆后继的努力下,“治国”这一行为早已被文官们变成了一件门槛极高的事。经过科举进入朝堂的无不是读书人中万里挑一的精英,有最敏捷的才思、最渊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