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对陛下的敬畏,战事再变(2 / 4)

言辞中还有几分畏畏缩缩。

不过他们这话一出,周围的将领们中一下子响起几道议论声,这次确信无疑了,根本就不是皇帝陛下封赏的诏令,而是兵部送来的文书!

大庭广众之下,秦桧并未有什么过多的表情,而是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信封上的火漆封印,确认完好无误后才将其打开,抽出其中的信纸查看起来。

大家看着秦相面无喜怒的表情,纷纷在心中猜测这上面写的到底是什么。

此次大捷之后,朝廷为何一反常态地没第一时间发下赏赐,而是让兵部送来了这么一封信。

大家见秦桧看了半晌没反应,不免就有些好奇,而赵匡义更是直接问道:“秦相,敢问朝廷和陛下有什么吩咐要我等去做?”

秦桧顿了片刻,也没瞒着,而是直接将手中的信递了过去。

赵匡义忙着看信,秦桧却环视了一遭周围的将领官员,最后视线停在了吴三桂身上:“陛下确实有差事吩咐下来。”

“令秦桧、赵匡义、吴三桂三人各手书一份内黄退敌详情,速速发回京城,广宣杀敌之捷报,以提振军民之心……”

后面这句话却不是秦桧说的了,而是一旁的赵匡义不由自主的念了出来。

说到最后,乐得都龇出来两排大白牙,在黝黑的面皮上格外显眼。

这种信放在往常肯定是会让兵将们非常不舒服的,刚刚打完一场仗,不管如何总得先犒劳将士们吧?

立即就写信问询战事的详情又是怎么回事?

就算要去做宣传,也得顾忌个顺序先后,发下封赏后再来吧?难道说,这是对下面将士们的不信任?怀疑战功虚报?

母需怀疑,兵将们肯定有这样的想法,军中也定会有如此风声。

但这次赵匡义却开心的不得了,甚至恨不得抱着这封信亲两口。

连同他身后的一干左威卫的将领们也一脸兴奋,一股脑儿地凑到赵匡义身后跟着看。

另一边的吴三桂和边军将领们却纷纷脸色一垮,甚至还有几人小声都囔着什么,显然不是什么好话。

吴三桂只是稍稍叹了口气,也不再多言,只是将目光望向秦桧。

见了他的动作,后方的边军将领们也渐渐安静下来,跟着看向秦桧。

“秦相,陛下说要尽快发送回京,我等不如现在就回去写,日落前便发出如何?”

这话还是赵匡义说的,自从看了这封来自兵部的文书,他的嗓门一下子高了好几度。

秦桧神色不为所动,只是点点头道:“那是自然,陛下所令,怎敢怠慢?”

“稍后你我便各自回衙,尽快写好送出。”

没在他脸上看到“紧张”之类的神色,赵匡义稍稍有些失望。

不过随即他就反应过来,秦桧似乎也没必要紧张。

先前他写的军报上既无夸大之处,又无谎报欺瞒之行,写的都是实情,他又有何要紧张的?

这次朝廷送来的这封信,他左威卫固然赚了,但秦桧也没有一点损失。

唯一吃了点亏的,可能就是那些边军了。

想到这里,赵匡义心中陡然生出了几分颓意,但紧接着又消失的一干二净。

“秦相,还是一同去衙门里写吧。”他又补充道。

虽然知道他这是在防着自己与吴三桂串供,但秦桧也不点破,只是点点头:“好。”

说完就坐上了轿子,任由轿夫抬着向城中走去。

赵匡义、吴三桂等一干将领也紧随其后,起身跨上马,向县衙的位置赶去。

还在远处围观的大头兵们看见这边的情况也纷纷察觉到了不对,不是说要宣布封赏吗?

怎么都回去了?

人群中再次乱成一团,有人觉得肯定是金人又打过来了,有人说可能是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