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一个受戒仪式,受戒者就是皇太子、众王爷和六宫的嫔妃们。
主持受戒的是唐代的大德高僧——玄琬。
玄琬因为守戒坚定,威服四众,所以被皇帝召来为众皇亲受戒。
玄琬未入佛门之前就对大道有所领悔,有些戒律他能够自然遵守。
一次,家人送玄琬到一个亲戚家去住,亲戚为招待玄琬而杀了一头猪。
可当他们把炖好的猪肉端上桌时,玄琬就觉得腥气扑鼻,五脏六腑如翻江倒海一般难受。
玄琬正襟而坐,严肃地对亲戚说:“众生平等,不仅不能杀人,而且也不能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否则,将来就难免下地狱。你们要为来世的福德着想。”
亲戚把猪肉端下去,换上素食,玄琬面对西方,合掌忏悔后,才吃饭。
玄琬到进学的年龄时,投奔昙延法师出家。
昙延法师是当时的名僧,受到隋文帝的尊敬、隋文帝在京中建寺,亲自请昙延做住持。
玄琬投师后,专学律藏。先从昙延学十诵律。
在学此律时,玄琬边学边以此律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当言行不合律教时,他一定要忏悔过错,请求师傅给予处罚。
一天,玄琬正在手捧经卷读诵。
突然,他感到脸上有些痒,就不自觉地用手摸了一下,不幸,原来是一只蚊子飞到他的脸上,被他给捏死了。
玄琬当即放下经书,长跪悔过、玄琬把此事报告了师傅,要求给予处罚。
昙延见他诚心悔,又况且是无意所为,并没有处罚他。
玄琬自己总觉得心中不安,于是他晚上没有睡觉,跪在佛像前请求宽恕。
半夜时,玄琬就感到大殿忽然明亮起来,佛像也变成了真佛。
大佛安详地对玄琬说:“你如此爱惜生命,可谓是佛门真徒。我是弥勒佛,你的悔过我已接受。”
说完,大殿立即恢复了原样。
玄琬马上就觉得心中畅快,详和无比。
从此玄琬持律更加严格。
受具足戒后,玄琬又跟随洪遵律师学四分律。
他悉心修持,认真研究了三年,成绩卓著,受到众人的称赞。
离开洪遵,玄琬向昙迁学法。
摄论、地论、中百、法华、楞伽等,他都了然于心中。
对这些经论,他注重它们和律藏之间的联系,以求得能够使持律者的言行完全有律可依。
现世属于像法、末法时代,因而众僧持律不严,行为举止,往往不合戒律。
于是玄琬广设道场,行各种忏悔之法。
每年春天,在受戒仪式之前,玄琬带领众僧念二十五佛之号和神咒千遍。
要让这些违禁之人悔悟过去,信持清净。
这种形式后来流传了很久。
贞观初年,玄琬奉太宗的旨意,为皇太子、诸王和六宫嫔妃受菩萨戒。
接着,太宗又传旨,让玄琬在御花园中的德业寺中为皇后抄写现存的经藏,并让玄琬监督在延兴寺中另造经藏。
玄琬认为身受天子之托,又借此时机可大弘佛法,不可不尽心竭力。
但这二件事,都需要广选经藏。
可是自从周灭佛法,隋朝再兴以来,相传的佛经大都杂乱混合,文理又多有不通。
于是玄琬联合许多谙熟经义的沙门,着手整理勘定。
经过几年的整理,所存经藏面貌一新,纲领清楚,条顺理通。
佛教史曾有佛教经典的结集,玄琬整理经藏的意义与此相同。
玄琬律师自修苦节,他的德望由于律藏威仪而著名。
他的教谕成为出家和在家弟子的行为规范。
王公大臣到下属小吏,从玄琬受戒的达三千多人,受玄琬影响而受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