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李彤、卢侧妃都在她之下,别人就更是提都不用提了。
对这么一个新贵,镇北城里大大小小各个势力自然都不敢怠慢。
这些日子,不说别的,光每日送来的拜帖和贺礼,都让人接得手都软了。红七既然选择了出面,那自然就有面对这一切的打算。
站都站出来了,自然就没有缩回去的道理。不然当初她也就不站出来了。
有镇北令在手,如果红七当初不想出面,大可以防患于未然,私下对卢侧妃、李彤亮出镇北令,那当初李彤恐怕也会顾虑几分,不敢轻易行动。但如此一来,也就达不到锻炼红三几个的目的了。
卢侧妃过来交接王府的诸般事宜,红七接了。
各家的贺礼,红七也收了。
而今儿个,红七正在和卢侧妃讨论接下来的镇北王府一连串的大事儿。
李墨大胜,打得蛮族求和,等大军归来,自然是要好好庆祝一番的。不日京都也将派遣使者来镇北城,主持和蛮族议和之事,作为镇北城之主,镇北王府自然也少不了要接待。还有议和地点定在了镇北城,蛮族的代表还有大燕的代表,都会前来镇北城。这又是一桩天大大事。
接待时间、地点、规格、参加的人员、菜谱的拟定、食材的选购、府里的防护……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就是卢侧妃,主持镇北王府这么多年,也还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密集隆重的大事儿。
第一件还好,好歹有过不少的经验,这次大胜,办得更为隆重一些也就是了。就是出了什么岔子,镇北王府最大,谁又敢不依不饶,一点儿面子也不给的?
第二件事儿,京都来使,就很有些麻烦。
来使虽然不稀奇,府里也不是第一次接待了,可以前来的人,地位都比镇北王低了不知道哪里去了。来了也是恭恭敬敬地拜见,不敢有半分失礼。巡察使虽然是个威风的差儿,走到哪里别人都捧着。但那只是对寻常的官员而言,就连一些皇亲贵族,都不会卖他们的面儿,更不用说是堂堂的镇北王府了。
但这一回却是不同,三国会盟,来的人要代表大兴朝廷,身份绝对要尊贵,据李墨那边递过来的话,很有可能是太子亲临。
经过几月的角逐,储位终于落定。
出乎众人意料之外,最后上位的不是腿终于好了的前太子,如今的梁王郦世盛,也不是贤妃所出,封了宁王的二皇子郦世昌,颇得文臣拥戴的三皇子郦世平。
最后夺得储位,成为太子的竟然是母亲份位最低,几个成年皇子中,排行最为靠后的四皇子郦世亘。值得一提的是,太子的母亲华嫔在此时突然病亡,临死前,将四皇子拜托给皇后照顾,皇后认了四皇子到膝下,继梁王之后,成为了皇后收养的第二个嫡子。只是皇后收养梁王时,梁王年岁尚小,而如今的四皇子,却不是个小孩了。这其中的意思,颇让人寻味。华嫔的死,果然只是单纯的病亡吗?
这些事儿,留待着有心人的研究。
镇北王府要考虑的是,太子亲临,那接待肯定要格外上心。当然也可能不是太子,但多半也会是王爷或者皇子作代表人物,再加上一起来议和的大臣们组成的议和使者团,这任务也轻松不到哪里去。
光是想卢侧妃就头疼,这个时候,她反而有些庆幸,红七这个时候接过了这一切。要不然,这件事儿办好了,她也得不着多大的好处,难道她还能因此就做了王妃不成?办砸了,反而都是她的不是了。
再加上,红七对她的态度仍然一如既往,并没有因为上次的事迁怒于她。
卢侧妃有心交好,因此倒也尽心尽力地协助红七。两个人商量了几日,总算拿出了一个大概的方略,人员安排,哪个负责哪一项也初步定了下来。
红七揉了揉有额际,看看天色也不早了,就对卢侧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