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孤后孙艘
第三类租界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清末的那种租界,是国中之国。典型的就是巴拿马运河区,巴拿马运河区算是中国在国外最大的一块租界,在这里实际上就是中国的海外飞地,名义上该地区依旧属于哥伦比亚,但实际上这里的从基础行政体系到司法政策全部归运河特别行政区总督府管理。当然这一类租界的数量很少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奥斯曼帝国。
......
租界的作用不像殖民地那样,它起到的作用是最基本的:保护本国侨民在海外的安全。比如这次之所以和英国人在波斯的租界合并,实际上还是很划算的。中华帝国在此前并未和波斯签署一些关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的条约,而和英国人的租界合并后,公共租界就从英租界过渡获得了集体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一般指个人的,这里两国租界合并后就上升为集体范围的领事裁判权,实际上公共租界范围内的波斯司法主权就到了公共租界的董事会工部局手里)中国在波斯的侨民就可以像洋人在旧中国一样了。
英国人之所以同意和帝国合作实际上也是有自己的利益考量的。世界殖民地已经瓜分完毕,而且各种国际法规条例也日益完善,英国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到处去攫取殖民地了,而这次租界合并对两国来说确实一种很好的办法,扩大自己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既然不能明目张胆的抢你的土地,那我们就用租的方式变相的开拓殖民地,扩张势力范围。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话说历史上外国列强在中国土地上的租界,确实侵害了中华民族的主权,这一点就不说了。另一方面在民国时期租界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正面的作用,比如在租界里就经济发展而言比租界外明显就好,当然我们单从民国这个时期来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被打败的军阀宣布下野后基本上是躲进了租界当寓公,两个军阀在外面打得你死我活,最后在租界里倒是邻里乡亲友爱的很啊!可以说租界在那个时候起到了社会减压阀的作用。
再比如说当年直皖大战,段祺瑞输了,他手下的徐树铮(历史上带着四千人马直奔乌兰巴托,打消了外蒙古独立的念头,算是民族英雄)跑到了上海公共租界里,外面的直系孙传芳就是拿他没办法,英国人 也不是有意庇护徐树铮,在英国人不管你是谁什么身份,但到了租界里这个人我就罩定了(当然英国人的底气就是自己的坚船利炮)。
后科科地酷结球接月孙太羽
最后英国人铮在上海公共租界里到处乱窜,联络这联络那的,没办法给了徐树铮一张船票,让他到英国考察去了。结果后来段祺瑞再次上台,徐树铮回来后,跟老段说:我去天津给你拉些兵来。老段当时也知道自己的情况,让徐树铮别乱跑,就待在北京。徐树铮不听上了北京前门车站直奔天津老龙头火车站,这下好了还没到廊坊,火车就被冯玉祥的兵强行拦了下来,也没什么司法程序什么的,直接就把徐树铮拉到空地上枪毙了。这就是租界内外的区别,即使租界里的法律条例倾向洋人但至少还有个秩序,外面呢?
当然租界的作用随着列强们帝国主义的衰落,后来这样的正面作用越来越小了。 有两个很典型的事例可以说明租界的衰落。一是北伐时期,北伐军不是收复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吗。但教科书上只是一笔带过,因为当时北伐军在进入九江租界后,把当时的英国领事直接拉出来用青龙刀砍了,而领事夫人则被27个北伐军士兵轮奸至死,九江租界里有一百多外国妇女被轮奸,这件事情我们普通不会知道,我们只知道我们收复了租界收回了主权,这也是为什么北伐军收复租界后英国在长江上的军舰会开火和后来出现九江惨案的原因。当然最后我们还是收回了租界,但从客观的角度讲,不是我们的努力而是英国人的帝国主义不行了。
还有一件事是和共产党有关,蒋介石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