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真是该死!(6 / 9)

,难得的风度和大度,让跟他共事的部门和部门负责人很难说他的坏话。

不过做业务嘛,哪能不提意见的,李学武回来后只在两个人的任职问题上发表了意见。

一个是徐斯年,一个就是他,张国祁。

而这两个人的任职是有关联的,关于徐斯年的任职问题上,李学武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是比较合理的。

李怀德当然知道李学武他们这些处级干部私下里还有个小团体,毕竟李学武他们也没背着他。

但是,李怀德不相信李学武会为了这个而特意推荐徐斯年去接造船厂的岗。

很简单,徐斯年走,是因为他要推张国祁上位,帮他掌握办公室的权利。

张国祁上来了,那徐斯年这个杨凤山的旧人就得走。

可徐斯年在厂办工作的这些年也是有功劳和苦劳的,况且他并没有犯错误,不给出个合理的安排,下面的人怎么看?

能安排徐斯年的位置就这么几个,李学武提出哪一个李怀德都不会拒绝的。

偏偏李学武提出了造船厂,这个准备要收购的,没有任何牵连的单位,让李怀德满意极了。

去钢城,那就是去董文学那里,炼钢厂本身就已经是几个领导的意志竞争地了,有董文学在那边,他的意志绝对会贯彻执行。

但是,徐斯年过去了,无形之中就会打破这种平衡。

徐斯年代表别人,那他吃亏,徐斯年靠向董文学,那他怕董文学的势大。

两个副厂级干部聚在一起,他真不放心。

再说去联合企业,因为就在轧钢厂旁边,平级调度,但管理范围和权限扩大,也是可以的。

但那里终究还是景玉农的影响范围内,现在钳制住了景玉农并不代表局势已经稳定了,只能说是动态平衡。

给自己的盘子里增加不稳定因素他是不愿意做的。

所以去造船厂,李学武的建议很中肯,也很符合他的心意,没什么霸道不霸道的。

至于对张国祁……

李怀德没想到的是,李学武在他这边说的都是张国祁的好话,还主动要把贸易项目的管理权限归还给他。

尤其是在人事问题上,是李学武的建议才把徐斯年妥善安置的,给他让出了位置。

又跟他建议,为了避免再出现协调不畅的问题,请他安排张国祁提前接手厂办的工作,算是一种帮助了吧。

就算是这里面有什么别的意思,可话都是好话,意思也都是好的意思。

怎么反过来到他这里,张国祁说李学武的都是这些话呢?

李学武做的对不对,好不好,是下面人应该评判的嘛?

不应该是他来判断吗?

当他是小孩子,还是无能的傻子。

手底下人有意见分歧他是愿意看到的,都大团结了就轮到他闹心了。

但是,刚刚把局势稳定下来,张国祁就开始搞事情,真当他看不出来呢,这么做真是有点掉价了。

本来他是没想着用张国祁的,上一次他就要放弃这人了,是李学武举荐的他,这才又给了他机会。

在李怀德看来,东风是李学武搞的,工纠是李学武打的基础,文宣队是李学武用自己的关系要来的人。

张国祁过去都干啥了?

就干了一个王敬章,还是特么那小子自己作死。

还没唱戏呢,就开始拆台,李怀德真是对他大失所望。

他自己做事可以没有底线,但对手底下人要求必须有底线,没有底线他这不就乱了嘛。

对于忘恩负义之人,让他用,他也得小心着用,别反过来咬他一口。

说李学武霸道,说李学武精于算计,可不见李学武做这种背后下绊子的行径,更没见李学武背着谁说什么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