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死守,自然是不能死守(2 / 3)

座洛阳孤城,真的能够拦住他们的去路吗?

万一城陷,那不得被官军给斩立决咯?

一股深深的寒意,在罗戴恩的后背疯狂流转,就仿佛在他的背后站着一只凶煞恶鬼一般。

环顾四周,罗戴恩又是长舒一口气。

果然,他罗戴恩是有先见之明的。

未胜先思败,让杨明起预先转运走洛阳城中的财物,果然是再为正确不过的抉择。

如今,财货已经转运出个七七八八,整座洛阳城,除了一些老弱病残以外,剩下的,就是三万多的兵力了。

某种情况下,罗戴恩甚至有种无债一身轻的感觉。

这三万多兵丁,守城,或许不一定能够守得住,但是护着他罗戴恩逃跑,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转念一想,罗戴恩又觉得有些不妥。

新安关隘三万大军,十万民夫,也只是坚持了一个昼夜。

同样兵力布置的洛阳,甚至还没有青壮上城助战,又能坚持多久。

哨骑汇报的内容,更是言明官军的军阵并无任何的骚动迹象,也并无任何报仇雪恨的匆忙迹象。

所有的东西,都是按照一种四平八稳的状态在推进。

在某种程度之上,此时的这支官军,虽然携带着一场大胜之威,却表现得像是一支哀兵。

胜不骄,这支军队的主将,确为人中豪杰。

所以,洛阳的兵败,是必然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那么,损失掉这三万兵丁,不就是凭白喂了狗吗?

对手兵锋锐不可当,军阵行伍不骄不躁,驻守洛阳只会损兵折将,甚至还有可能会被抓住杀死。

所有的情况都是不利的,罗戴恩已然生出了退却之心。

除了罗戴恩自己的悲观判定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那便是来自于罗戴恩的爱将范鼎革。

罗戴恩苦等范鼎革的溃兵一天一夜,头发都等白了,除了一些神情惊慌的步兵以外,一匹马都没有回来。

此种现象的危机感再明显不过,范鼎革,很大可能认定洛阳驻守毫无意义,抛弃这洛阳城逃跑了。

或许,在范鼎革看来,回到这洛阳城,不过就是再次深陷一片死地。

范鼎革对于官军的了解,义军之中无人能及,连他都畏惧官军,觉得洛阳必然陷落。

那么,洛阳,还有继续驻守下去的意义吗?

在官军这种赫赫军威的逼迫之下,他罗戴恩,十三家义军主帅之一,就这样灰溜溜的弃城而逃了吗?

耻辱!

罗戴恩为自己想要逃跑的冲动感到耻辱!

可是,大势如此,不跑又不行。

兵法云:

以正合,以奇胜。

现如今,官军并未采用什么奇谋诡计,更未摆出一种乘胜追击,又或者愤怒报仇的整体态势。

反倒是以一种堂堂正正的军势,不作任何侥幸的向着洛阳方向压迫而来。

这种稳中求胜的举动,看不出任何偷袭、伏击的可能性。

在罗戴恩原本的计划之中,之前的连夜埋伏奇袭,除了有阻挡官军大胜的兵锋势头以外,更有激怒官军骄兵冒进的意图在里面。

只有让这帮强悍的官军骄兵冒进,军阵不严,行伍不齐,再结合洛阳区域的地利,予以伏击,才有可能打对面一个措手不及。

如此一来,连续的挫败官军的兵锋,才能真正让官军产生忌惮,并重振义军这边的军心。

如此一来,义军与官军的后续攻防,必然能够在旗鼓相当的状态下,打个有来有回。

借由洛阳盆地,尽可能拖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