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千疮百孔的边地防线(3 / 3)

划,将建奴大部队引入长城之内,利用蓟州遍地险峻的山川处处设伏,才是上上之策。

“驻守长城的兵丁还有多少?

烽火台、敌楼,都有兵丁驻守吗?”

赵平乱并未回应什么,只是问了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

“除了烽火台还尚且有些老兵看守以外,敌台、楼台这些,只有一些主堡还尚且有些青壮值守了。

上次在辽东损失的兵丁太多了,现在又募不到兵,卫所更是人才凋零,连屯垦的青壮都没有几个了。

更为主要的,还是因为建奴年年南下劫掠,边地人口损失惨重。

兵丁不足、屯垦壮丁不足、大量土地抛荒,这都已经是常态。

要不是咱们边军还能够从朝廷吃一口军饷,估计青壮也早就跑光了。”

现在九边之地的局势,就是满蒙联军要远远强势于大明边军,出城野战只是一个笑话,面对满蒙联军的入侵,最常做的就是坚辟清野的策略。

城外的大片土地沦落为临时据点,修养耕种皆是有心无力,这片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便会开始锐减,要么被建奴杀死,要么向内地逃难。

没有了必要的人口基础,边地的军伍便会开始不断的萎缩锐减,直到成为朝廷的一个巨大包袱。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辽东的边军,每年数百万两的饷银,便是拖垮大明财政的重要一环。

现在的蓟州边地,也仅仅只是因为路途不便于大兵团推进,所以危险程度才没有辽东那么的显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