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猛龙过江(3 / 3)

草,我都驻足观察,看地势走向,判断其是否有金矿……

不过我没找到金矿,我只是知道这种草,我养的兔子很爱吃……

在清朝时候,是可以民间挖矿的。

清代沿袭各朝对开矿进行控制的政策,但态度较为开放,允许官督民采的方式,矿产品由官府与承采者分成,私人所得听其自卖。

康熙中后期,人口剧增,民众对矿物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再加上开矿可以部分解决无业流民的就业、生计问题。

因而清代矿政虽然有其禁限的一面,但总的趋势呈逐渐开放、松弛。

道光二十四年以后,对民间采矿政策进一步开放,朝廷主动督促地方督抚扩大矿藏的开发,并赋予一定的自主权。

清廷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开放采矿,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当时财政拮据,正多方发掘财源,想以开矿收课作为生财之道。

其二:是迫于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为解决部分人的就业谋生问题。

但是,由于当时正处于太平天国大起义前夕,社会矛盾异常激烈,南方尤其是广东、广西两地尤为尖锐。

所以各督抚大多因循观望,唯恐开矿聚众,给本辖区带来骚乱。

光绪二十八年,清廷修订路矿章程,有开矿“或华人自办,或洋人承办,或华洋合办,均无不可”的新规定。

现在晚清光绪时期,张文龙想开金矿,并不复杂。

他才十八岁,已经具备了现代企业家的高瞻远瞩和商业嗅觉。反正他没研究假疫苗和转基因,或者预制菜。

他要准备干金矿,这金矿脉是他发现的……

不是猛龙不过江!

这种嗅觉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而且,他的师父和岳父还是那个两广总督封疆大吏的座上宾……

他连续三天到大山里考察,三天后,他独自下了山,意志坚定的找到了师父六爷:“岳父,我已经决定在广西开金矿了……

还需要你帮我通融朝廷,我不想看见满河道的金子,我还放任而去……”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