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灵气才女——叶纨纨(2 / 3)

女的几首,中有:“欲比飞花态更轻,”“柳腰袅娜袜生尘”,“日长深院理秦笋”之句,把一个正当青春的女子,生动地描画了其容貌的美丽,体态的姣好,象赞扬婢女的诗作在古时已属少见,何况纨纨还有为死去婢女写的悼亡诗呢,诗中诉说主仆二人数年之间结成的深深情谊,“数载依依共晓昏”,可婢女却不幸亡故,使主人常常惆怅不已,“惆怅屏前空断魂”,显见二人感情已越出了所谓主仆关系。

早岁生活的快乐,娘家生活的舒心,掩盖不了纨纨内心的愁苦,而这均来自不幸的婚姻。纨纨的婚姻,还在纨纨不满周岁时,就由父母作主许配给了同邑的袁氏,即袁若思的第三个儿子袁崧。袁家与叶家是几代世交,袁黄与叶重弟是同榜进士,叶绍袁从小就寄育在袁家,叶绍袁又与袁若思从小同学,同一年考取进士。因此渊源,将纨纨许配给袁若思的儿子,使亲上加亲,可以使两家的情谊得到巩固和发展,本以为给女儿找了一个好婆家的叶绍袁,却想不到从此使女儿过上不幸的婚姻生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袁若思致书叶绍袁,因将任广东欲,为子成婚,纨纨嫁到袁家。第二年,袁若思调任广东,任高要县县令,纨纨与她的丈夫及其他家人跟随袁若思同去广东。从水乡的汾湖到炎热的南方,途中还要经过许多的山岭,其辛苦与艰难是可想而知的,纨纨在路上作了两首诗,中有“陌上莺花带泪看”、“不知何日是归日”的慨叹。行到半途,纨纨同丈夫与众人分开,没有再往前走,沿路返回回到夫家,多少让纨纨少受一点旅途劳苦。回家过了二、三年,袁若思在任上病逝,棺木运回,全家哀痛,自此以后,袁家的家道渐渐衰落。婆婆把家产作了析分,把纨纨夫妻所应得的一份交给纨纨管理,纨纨也能把家中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颇有章法。

出嫁以后,纨纨的婚姻生活过得很不幸,父母包办的婚姻使双方婚前缺少了解,婚后双方在性格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缺少共同生活的基础,因而,纨纨与丈夫虽有夫妻的名份,而无夫妻之实,这对双方无疑都是极大的痛苦,纨纨的这种痛苦无处诉说,连父母与妹妹都无法说,只能埋在心里。在料理家务后闲下来的时间,礼佛读《楞严》等佛经,读罢,已是“残日下窗笼”,希望“白云不复去,相与共留连”,一起打发闲、愁的日子。郁结在心头挥之不去的痛苦,酿成一腔愁绪,稍稍消释愁怀的只有练字与作诗。纨纨本就工书法,尤精小楷,书法造诣超过几个妹妹,时人评为有“晋人风致”,为解愁怀,纨纨每天要写数幅唐人诗词,使书法造诣更有提高。

平时消愁的最主要方式则是作诗,在想象的世界里,用幻想来摆脱尘世的愁、苦与束缚。写字和作诗于现实生活无所补,纨纨又生出“绝俗逃虚”之念,即出家做尼姑,这种意思用开玩笑的方式讲出来时,受到父母和妹妹们的批评,无法实现出家的意念,就得忍受生活中的种种愁,纨纨在《梦中思隐作》中写道“有恨随流水,无缘去入山。登楼空极目,惟羡白云间”。只能在梦中体会入山后带来的清静。释放愁绪若能有倾诉的对象,最易化解。纨纨虽不说,也不能说,但有时在妹妹小鸾面前还是会流露出来。尤其是赴广东中途归来后,纨纨去娘家的次数逐渐增多,住的时间也在拉长,为的就是这一份温馨的情。

纨纨与小鸾相差六岁,她们共同生活的时间不长,但不长的一段时间,姐妹之间的情谊非常深厚。小鸾的闺房名疏香阁,小鸾有《晓起》的诗作题在阁上,请纨纨为疏香阁写诗,纨纨随即作《题琼章妹疏香阁》一诗,诗中有“中有倾城姿,春风共回翔”。“佳人真绝代,迟日照新妆”之句,极赞妹妹的美丽。在娘家共同生活的几年中,她们姐妹之间时有唱和之作,还以同一主题赛诗,午梦堂中,花卉繁列,菊花、海棠、茉莉诸花,都是她们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