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在后面跑,透过姥姥家的窗户,刘二姐看到了,也听到了外面的笑声,听到了宋向文喘着粗气的声音,她开口问自己的弟弟这些滑板是不是他家里卖的。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刘二姐又问出了家里还有没有新的滑板,还是肯定的答复,刘二姐直接就坐在炕上,通过口头,完成了这笔交易。自己家孩子确实没有什么玩具,连自行车也没有,每天就是出去围着村子来回跑,现在孩子正是顽皮的年纪,精力这么旺盛,而且两个哥哥都有,宋向文一看上去就喜欢,给孩子买一个,刘二姐觉得不算乱花钱。
带回家的滑板,宋向文就在家里的屋子里面学了起来,宋向文家有四间屋子,本来是大小差不多的四小间。宋向文家住的房子是刘二姐结婚之前的了,那个时候,家家户户没多少柴火,也没什么保暖的设施,生炉子用的煤更是贵。所以那个年代盖的房子,都有一个特点,屋子小,窗户小,就是有一个大炕,就是为了冬天的时候能够留住温度,能够暖和。过了几年,柴火是不愁了,冬天倒也不用怕屋子里面太冷,刘二姐就觉得屋子太小了,太闷了,冬天的问题解决了,夏天这屋子小窗户也小,没法睡觉。在忍过了一年的盛夏之后,刘二姐和宋召华找了宋向文的大姨夫,大姨夫带着人,把两个屋子中间的墙砸掉,重新吊顶,两个屋子变成一个,就宽敞多了。这个大屋子,就是宋向文家睡觉和吃饭看电视的地方。屋子的四分之一是一个很大的炕,宋向文家四个人,炕就宽敞些,跟炕平行的四分之一,是茶几,底下一般放着暖瓶和咸菜桶还有一些花。剩下的,放了衣橱、电视。屋子里面就剩下了并不宽敞的长长的一条路。宋向文就在屋子里面,用短短的距离,一趟一趟的学会了滑板。
宋向文一直觉得几个朋友里面只有自己有滑板,他就从来都不带出去玩。直到有一天,几个伙伴来自己家玩,孙奥看到了放在炕前的滑板,来了兴趣,说“你也有个滑板,我试试你这个来。”说罢,都没有用手扶着墙,就上去骑了一段。宋向文骑的时候,都是要先扶着墙,让自己整体站在滑板上,然后再用手用力推墙,反作用力就把他推了出去,从小宋向文的平衡感就不好,平常有时候站着站着都能不留神差点摔倒,走路走不直也是经常,所以他最害怕也最不擅长这样。看到孙奥如此,就像是看到了一个滑板的高手,而且那时候,确确实实也只有他们两个人有滑板。所以,两个人自此就经常找在一起,就在宋向文家前面的胡同上玩。宋向文的胡同是土路,玩不了,东墙外面的水泥路已经多年了,坑坑洼洼的,滑板轮子小,容易绊着,而前面胡同的水泥路,是前几年刚修的,那时候村里人还自发参与到水泥路的修葺中,宋向文亲眼见过的。水泥路从西边的柏油马路一直到村东快了到东河的地方,很长很长,究竟多长,宋向文也不好说,反正来回骑滑板需要十五分钟差不多。
而宋向文家东墙外的水泥路和这条水泥路交叉的十字路口,又每天都有很多人站着闲聊,成了宋庄后街他们这条胡同的CBD似的,天气尚好的每天下午,都会有很多老太太拎着马扎,在路口坐着闲谈。宋向文和孙奥就在这条路上来回穿行,向西到了村里人们倒垃圾的湾,臭烘烘的,向东就到十字路口,他们不想从一群老太太中间穿过去。
宋向文和孙奥,在这条路上,把滑板的轮子慢慢的磨平了,他们也学会了很多其他的玩法。坐在滑板上,用手左右撑地向前,或者跪在滑板上,用手发力,跪着速度比平常骑着还要快。他们还学会了翘板,把一只脚放在滑板最前面,后面一直脚抬起来,滑板就会因为前面过于重而翘起来,但是他们不敢弄太久,怕摔倒,只是一瞬间,后轮子就重新着地。村子里面有一个人最厉害,能把前面翘起来,而且一直翘着,等到地面摩擦滑板后面让滑板彻底没了动力,才停下,特别帅。
除了快乐,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