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机械通风系统,报名的下人就开始争先恐后的想要尝试,我就让他们排好队,轮流上阵,先把地窖里的空气更新一下。
马赫也过来看我的化学制冰,我估计他应该能想到中桶和内桶的作用,他应该是对外桶感兴趣。于是我开始演示用法,在内桶中灌满清凉的井水,然后再往中桶和内桶的夹层中也灌满水,再往里面加入芒硝,而内桶的口沿比中桶略高,所以可以避免带有芒硝的水进入,影响口味。至于中桶和外桶之间,那就加入一些干草,用于降低制冰桶和外界的热对流,提高制冰效率。芒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溶解时会吸热,这样就会使内桶的水结冰,制冰结束后,中桶中的芒硝溶液可以加热蒸发浓缩,通过结晶的方式把硫酸钠又回收回来,循环使用,虽然多少会有些损耗,但是基本上是可以一直进行制冰的。
看完我这演示,他们都是一脸的疑惑,对这样就能制冰充满了怀疑。不信是吧,我就怕你们信了,我把这个桶盖上,然后放到了地窖中。日头已经偏西,结冰需要时间,我提议大家都别愣着了,先吃晚饭,吃完饭再看冰桶的情况。吃完饭,我们又闲聊了一会儿,制冰售卖受到严格的季节性限制,现在已是初秋,虽然正处于三伏天,天气依旧炎热,但是出伏以后天气就会很快转凉,冰块的生意就要到明年再做了。不过这也算是个一本万利的生意,唯一的成本就是蒸发浓缩芒硝溶液时消耗的石炭,石炭其实就是煤炭,在这个时代目前煤炭的主要作用就是炼铁,因为不容易点燃,所以老百姓日常使用还是以柴火和木炭为主。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我从地窖中取出了制冰的冰桶,内桶中的水已经冻了个结结实实,内桶和中桶之间的溶液里都有了一些冰碴子。就算是现代人,马赫和秦雅婷也是目瞪口呆,居然真被我干出来了。我叫阿海赶紧去把老爹叫来,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我可还要靠老爹帮忙卖冰呢。老爹看到我这冒着寒气的冰块,眉开眼笑,咱们陈家这是要发了啊。
今晚我还要做一下实验,确定一下凝固一个冰桶所需的芒硝用量,太少吸热量不够,无法完全冻结内桶的水,太多了还是只能产出内桶的冰块,浪费材料。又组装了几套制冰桶,往夹层里放入了不同量的芒硝,马赫给我竖了一个大拇指,我这波单因素变量实验可是有严谨的科学思想的。
一夜过去,根据几个冰桶结冰的情况,我确定了制冰的工艺参数,说白了也就是芒硝的用量而已。所有人都忙碌起来,按技术参数把制冰套桶都准备好了放入了地窖之中。后面进行持续制冰的话地窖里的温度还会下降一些,制冰的速度会变的更快。
经过一天的忙碌,已经制作出了不少的冰块,无利不起早,第二天一早,老爹就趁着早上天气凉爽拉了一车冰块往城里去了。一大早,家里就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制冰的产能目前还在爬坡,根据我制定的工艺参数,马赫又从铁厂给我们做了一堆特定尺寸的铁勺,这样就不用称重,只要是用这个勺子舀平平的一勺芒硝就是正确的量,配制的过程也就随之变成了傻瓜式的操作,我们尽量优化了每一个流程,几天以后,冰块的产能达到了一开始的差不多两倍,而且我们的工作量已经减轻了很多,目前限制我们产能的其实已经不再是我们的生产力,而是地窖的容量和我们制冰桶的数量。
正因为如此,我和马赫就可以抽出来研究别的东西了,三个老婆也开始轮班,上一休二,只有阿海每天都要参与制冰工作,本来就是抓他来当劳力的,当然,我给他额外加了工钱,一天100文钱巨款,不过我可是严格执行每天四个时辰工作制的,主要是地窖堆不下,不然就是每天十二时辰工作制,资本家听了都摇头。现在每天会往城里销售两车冰块,老爹获利几十两银子,我拿三成,虽然不算日进斗金,但也算是我的第一桶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