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信任你的眼光和能力(2 / 3)

众人还在对这一现象议论不已的时候,

黄书记已经迈进了这家丝绸店里。面对这家开创先河、实施首个公私合作形式的门店,

黄书记自然格外注重,不只因为它首开此例的事实,

更是因为它未来的顺利与否关系极大,如果出现问题,

那么公私合作的形式无疑会成为一个笑柄。因此黄书记想要看看,

这丝绸店内部究竟是什么样的。

他的一旁,有李德国伴随;

陈雪茹也在一旁介绍有关状况。

店面前方布置得井井有条,一切都很美观。

但是进入后院,这里似乎已经不再是丝绸店内的一部分,

可是当黄书记步入其中之时,身边的陈雪茹没有进行提醒说明。

在后院的一间屋子内,

十多台的缝纫机器放置在此。

它们上面虽然没有蒙积尘埃,但却全部盖上了防尘罩显然已经很久不用了。

这引起了黄书记的疑惑,认为前后部分存在着明显的割裂感。

他转向陈雪茹提出了心中的疑惑,“雪茹同志,这里的机器怎么会闲置至此?”然而还未等到陈雪茹答话,

原本始终沉默在后面的李平安走到众人前边向黄书记说明:

“黄书记,我已经对此有过调查研究,他们的丝绸店先前确实制作并出售服装,而且生意颇为不错。

但是,到了去年由于认为这样影响不好,认为雇用工人数额较大,可能成为小型资本主义,

继续阅读

陈老板毅然决然结束了这一块工作,

专心致力于丝绸店生意,所以这些机器如今暂且闲置在那里。”

“这点已经通过我们财务部门的审核,并与周围的居民确认过。”黄志国看向一旁的财务负责人。

老财务急忙肯定:

“确实如此。”

“我们已咨询过邻居。”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丝绸店便未继续从事制衣业务。”因此这些缝纫设备,

也不在丝绸店财产之内。“陈经理。”黄志国对陈雪茹表示不解,“请教下成衣店业绩怎么样?”

陈雪茹望向其他人,依据先前李平安的说法回复道:“营业情况非常好。”

“因之前我们自制布匹,自有机器,最大的支出在人力。”

实际上在此之前我们已有裁缝店。“但仅仅响应客户的特殊需要。”

裁缝会根据顾客要求定制衣物。而现在成衣店的规模则大得多,生产完成后供人们选购。如果现有经营模式行不通,那就不坚持此模式,及时调整即可。

黄志国听后,不禁赞赏地频频点头,对陈雪茹愿意放弃不良状况的决定很是敬重。他表示:

“陈老板很有先见之明。”

无怪她成为第一个响应公私合资的人,这份勇气以及眼力,非一般人所能达到。陈雪茹谦虚地感谢夸奖。这时。

旁边的李平安补充道:“黄领导。”

“过去陈董畏惧成衣经营风险。”但现在我们已是公私合资状态,故应当继续该业务。“我计划采购所有缝纫装备。”

准备重启成衣店。“先前它盈利可观。”

未来并无理由变得不挣钱。“另外团队具备此行业的相关经验,”当前我们正处于公私协作阶段,必须展示联合企业的长处令其他 ** 店感受到协作益处。“对于制衣业来说。”

** 无法聘用员工而我们没有这种局限。绝对有能力再次运行起来。“我觉得。”

公司联合化的目的不止表面化操作。“应展现社会共营体制的优势并消除之前个人企业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