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什么意思。 朝堂官员们面露苦色,尤以文官脸色最为难看。 虽然大家私底下都讥讽老朱抠门,对文人不好。 但实际上,老朱对士绅、学子是很优待的,虽然比不上两宋,但也很好了。 朱元璋的追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老婆孩子热炕头,老婆、孩子身体健康,百年之后,太子顺利接班,然后朱家人丁兴旺、大明万世永昌。 老朱是敢想敢干,想收拾一个人,在他犯小错的时候,老朱当看不见。 然后等他犯大错,牵连的人数足够多时,老朱才会动手,将一干党羽,尽数诛灭。 群臣望向龙椅,无声的反对着。 老朱笑道:“放心,咱不是朝令夕改之人。” “咱可以给你们保证,至少三代……五代吧,这个政策肯定不用。” 老朱有些示弱的言语非但没有让众臣面露喜色,反而更加苦闷。 脸上的愁容如死了亲娘一般。 众所周知:当老朱和颜悦色,还示弱的时候,证明他未来的报复会很猛烈。 再众所周知:老朱的保证,如同他发的丹书铁券一般,一字不可信。 早死早投胎,与其惶惶不可终日,不如直接来一刀。 宋濂行大礼,稽首而拜,请求道:“臣请实行士绅一体纳粮。” 朱元璋示意朱标去将自己老师扶起,劝解道:“天子,岂能朝令夕改?” “朕才保证五代不行,你又劝朕实行,是想让朕当昏君吗?” 宋濂不起,群臣也跪了下来:“请陛下实行士绅一体纳粮。” 朱元璋不允:“一诺千金,何况天子之言!” 群臣七嘴八舌的解释道:“罪不在天子,是臣等之罪!” “对,臣等是自愿的。” “臣等早就有此想法。” 朱元璋还是不允,群臣知道……这件事算是没完了。 陛下防着我们,怕现在就推行,敲定政策、实行政策还是我们,怕我们从中使坏。 可我们真没有这个想法啊! 一点点的小小从中作梗,在大臣们看来绝对算不上使坏。 大秦,咸阳。 嬴政望着扶苏手写的士绅一体纳粮,叹了口气:“这卷……封存吧。” 如今的大秦用不上,三五代之后兴许能用上,如果大秦能有三五代的话。 即便是十个商君复生,也没办法实行下去。 真去实行的话,大秦只会亡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