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查抄家产(2 / 3)

于浮财,光河北、河南、山东的土地房屋折银不会少于二百万两,奇珍异玩更不消说了。“

朱翊钧眼中精光一闪,"这厮着实可恶,背着我捞多少好处!我记得他前后上缴内库的,不过四十余万两。"

常洛毫不犹豫递刀子,"他把大头全拿了,却拿几个小钱搪塞父皇,狠狠查他,教他一五一十吐出来。"

朱翊钧大摇其头,"你懂什么?查抄赃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些奉旨查抄的人,抄到了都是拼了老命往自己家里搬。每次查抄,都是闹得满城风雨的,到头来却落不下几个钱,白白为他人做嫁衣赏。"

常洛问道:"这些人怎的如此寡廉鲜耻,不怕抓住了杀头吗?"

朱翊钧冷哼一声,"哼,廉耻多少银子一斤?杀头怕什么?捞银子才是正经!“

又讲起当年查抄冯保的事,头一拨奉旨查抄的人,转过头就成了被查抄的人,前仆后继,不死不休。

常洛道:"儿臣举荐一个人,不爱钱,不怕死,不讲情面,只要此人出马,保证查得明明白白,抄得干干净净,而且颗粒归公,不会有一文钱遗漏。"

见儿子说得如此天花乱坠,朱翊钧忙问:"你说的是谁?"

常洛答道:"袁可立。"

继续阅读

朱翊钧一听袁可立三个字,顿时勃然大怒,喝道:"够了!你今天是存心想气死我吗?我宁愿便宜高淮,也绝不用此人!"

常洛还想要辩解,只听得一声厉喝:"滚出去!"

刚刚还风清气和的,一转眼就雷霆震怒,常洛真切体会到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

他赶紧夹着尾巴逃走了。

袁可立,字礼卿,河南归德人,初任南直隶苏州府推官时,便是一副初生牛犊不过虎的气概。

一个七品小官,却敢于介入一场神仙打架的御批大案,敢硬刚当朝首辅申时行和应天巡抚李涞,而为苏州知府石昆玉主持公道。

奉命巡视京师西城,有朱翊钧宠幸的小太监张和仗势杀人,百官无人敢问,又是袁可立挺身而出,手捧《大明律》,将张和当街重捶,又将其罪行张榜于五都衙。

朱翊钧派大太监孙隆,找到袁可立,命他放了张和。

袁可立勃然大怒道:"杀人者死,是朝廷法度,谁说情也不顶用。“

并且毫下留情将孙隆赶了出去。

孙隆又羞又恼,回去向朱翊钧告状:“袁可立说了,非杀张和不可,就是圣旨来了也不奉诏。"

朱翊钧绕过内阁,直接下中旨豁免张和,然而袁可立连皇帝面子也不给,毅然抗旨将张和处死,京师称"真御史"

自袁可立巡城,不管皇亲国戚,还是勋贵大臣,凡贪纵不法,袁可立皆一并弹劾论处,万民呼为"袁青天"

万历二十三年五月,袁可立上疏针砭时弊,请录谪臣,疏上,夺俸一年。

九月,雷震景德门,烧毁殿宇两间。

袁可立再次上疏,矛头直指朱翊钧:

"郊视不亲,朝讲久废,章奏不答,赏罚不明,贤愚不分,竭泽而征,使忠者含冤,直者抱愤,上天小示薄警,不可置若枉闻。"

朱翊钧览奏,气得嗷嗷叫,绕着御案走了十几圈,下令削其官夺其职,永不录用。

袁可立得旨时,正和同僚下棋,面不改色,将棋子收入棋篓,棋盘夹在腋下,骑着一匹瘦驴,径出长安门,然后坐着马车回到河南老家,随身带回来的只有数箧书。

朱翊钧把面子看得比天还大,只要我不认错,错的就不是我。

查抄高淮,已经自打左脸了。

重新启用袁可立,这是把右脸伸出去让人打吗?

高淮不是好人,袁可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