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将计就计(2 / 3)

说着,将经略大印双手奉上。

熊廷弼当仁不让,藏在怀中,二人密语至半夜。

次日,辽东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听说新任经略来了,都赶来相见。

熊廷弼拱手道:"下官只是朝廷派来监军顺便押运粮草的。大战在即,朝廷怎么会临阵易帅?"

周永春、陈王庭闻言很是尴尬。

杨镐摆酒设饮,满堂尽欢。

第三天,五十万两银子,三十万石粮食,陆继运抵沈阳。

第四天,杨槁召集各部主将到沈阳,先分银子再分粮食,四个主将无不笑哈哈的。

杨镐杀气腾腾申明军纪,可杀者八款十四条。

反复强调诸将需谨守约定进军日期、进军路线,屯军地点,不得提前,不得延迟,不得见死不救。

杨镐讲完了,对坐在左手侧的熊廷弼道:"飞白,你讲几句。“

熊廷弼应了声"是",站起来说道:

"辽东一役,至关重大,陛下与太子十分关注。

朝廷命熊某为监军,国法如山,军法亦如山,不敢徇私,下官望诸公谨守杨经略军令,奏奇捷,立奇功,封伯封侯!"

李如柏正担心熊廷弼来了会给他小鞋穿,此时方知是虚惊一场,心中不禁窃喜。

事毕,杨镐宴请诸将。

熊廷弼冷眼旁观。

杜松豪爽善饮。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铤冷峻寡言。

马林轻浮好谀。

李如柏则总是满脸带笑,频频向他举杯致意。

回到营中,李如柏连夜通知努尔哈赤:

"经略还是杨镐,熊廷弼是监军,押运了一批钱粮,原四路合围计划未变,起兵定在三月初二。"

努尔哈赤接到李如柏密信,大喜过望,准备撒网捕鱼。

皇太极提醒道:"这其中会不会有诈?"

努尔哈赤反问:"能有什么诈?明国皇帝除非疯了才敢临阵换帅。“

皇太极隐隐觉得怪怪的,却又说不出所以然。

三月一日,抚顺,宽甸,清河,开铁都有明军大规模调动的信息,从关内运往关外的粮车亦是源源不断。

努尔哈赤收集各个方向的报告,最后断定明军在犹豫几日之后,最终还是采取行动了。

但他仍不能完全放心,又派人四处打探。

报回来的消息:

抚顺一路仍是杜松;

宽甸一路仍是刘铤;

开铁一路仍是马林;

而清河一路,的确仍是李如柏。

至此,努尔哈赤完全确信,明军执行的仍是先前制定的作战计划。

努尔哈赤欣喜若狂,大呼:“连上天也眷顾我!“

从宽甸到赫图阿拉的道路,山险路窄,荆棘密布,只能容四匹战马并排通过。

杨镐整治刘铤,专让他攻这一路,意图使他劳而无功。

努尔哈赤视马林如草芥,只以杜松、刘铤两路为劲敌。

他的计划是:

先命代善领兵五百,在宽甸通往赫图阿拉的道路上砍倒树木,每隔两三里就将道路堵得死死的,迟滞刘铤行军速度。

然后,将五万重兵全部集结在抚顺一路,引杜松进入界藩城和铁背山伏击圈后,一举围而歼之。

得手后,立即挥师北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掉开铁一路的马林。

最后挥师南下,歼灭刘铤孤军。

至此,便大功告成,成就万世之基。

至于南路,则放心大胆只派五百人防守,因为那一路的主将是——自己人——辽东总兵李如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