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宏大构想(2 / 3)

只要能坚持十年,建州将不攻自灭。

熊廷弼算了一笔账——

辽东军十万人,每年开销一千万两白银,三年共需三千万两;修建辽东边墙东段共二百五十里,约需八百万两;两项合计三千八百万两。

耗费虽然极其巨大,却是一项为千秋开太平,为子孙谋永福的不朽基业。

只要朝野上下同心同德咬紧牙关坚持三年,东段边墙堡塞修竣之日,即是建奴的末日。

熊廷弼向兵部写报告,提出这一构想。

兵部尚书黄嘉善嫌他多事,回信说:

"照你的计划,辽东镇一年开销就高达一千三百万两,其余八镇喝西北风吗?辽东边墙要修,长城就不要修吗?钱从何处来?"

熊廷弼起初还能耐心解释:

“建州初起,其势方雄,是腹心之患。努尔哈赤其志非小,有觊觎中原之意。鞑虏气运已尽,冢中枯骨而已,不足为惧。“

但是黄嘉善根本不听他解释。

熊廷弼的火爆脾气又发作了,专门写信给黄嘉善,将他臭骂了一顿,称之为庸才蠢才,朝廷人才死绝了,才让他在本兵的位子上滥竽充数,顺便问候了黄嘉善祖宗十八代。

黄嘉善气疯了,拿着熊廷弼的信,气咻咻向方从哲告状:

继续阅读

"熊瞎子骂我也就算了,还辱及先人,简直欺人太甚!有他无我,有我无他,要么罢免他,要么罢免我!黄某羞与此等人同立朝堂之上!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诸公评评理!“

方从哲、史继偕、沈潅看完熊廷弼的信,十分无语,政见不同,可以论争,千里写信专门骂人先人是什么道理?

黄嘉善前脚刚走,户部尚书李汝华、工部尚书黄克缵也来了,也是来告熊廷弼的状的,熊廷弼也把他们给骂了。

李汝华、黄克缵要方从哲给他们主持公道。

方从哲道:"我没这本事,不然连我也骂一顿。"

李汝华道:"熊廷弼自恃有功,随口辱骂部院大臣,辽东的抚按大臣、总兵参将还不知怎样受他欺凌。如此骄狂,怎堪为一方封疆大吏?我要上疏弹劾他!"

黄克缵道:"嚣张若此,蛮横若此,只有张居正可以与之相类。“

李汝华道:"居正是江陵人,廷弼是江夏人,不愧是大同乡!"

方从哲还没来得及答话,工科给事中冯三元也来到文渊阁,弹劾熊廷弼靡费钱粮,任用亲信,拥兵自重,恐有不臣之心。

紧接着,户科给事中姚宗文也来到文渊阁,弹劾熊廷弼虚报军功,冒领军饷,欺压同僚,俨然辽东土皇帝。

才几天时间,就有十余人弹劾熊廷弼,却没有任何人替他说话。

众议纷纷,方从哲不敢隐瞒,更犯不着隐瞒,在乾清门外整整等了三天,才终于等来了皇上的召见。

朱翊钧的身体每况愈下,躺在床上接见方从哲。

方从哲施完礼,说道:"臣久不见陛下,十分挂念,陛下龙体无恙否?"

朱翊钧懒得跟他饶舌,直接了当说道:"有什么事就讲吧。"

方从哲道:"熊廷弼……"

朱翊钧听见这三个字,便不耐烦地打断道:"我没钱!"

方从哲怔了怔,说道:"臣今天来,不光是为了钱,还有更棘手的事……"

见朱翊钧毫无反应,又继续说道:

"熊廷弼要修边墙,预计三年修成,共要银八百万两,连同十万辽军的军费,三年共需三千八百万两。"

朱翊钧还是一声不吭。

方从哲又说道:"廷弼发公文到户部、兵部、工部去,三部的尚书都说没钱,廷弼恼了,千里写信骂人。三个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