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入学报到那一天,倪家是举家出动,提着行李用具,陪伴潇儒上学校报到。从倪家到学校,只要稍走些路就有公交车直达,其实也挺方便的。再说一个星期就能回家一次。要是遇上什么事情,只要告个假,也可随时回家。可他妈妈还是有些不放心,虽说儿子已长这么大,可还从没一个人在外面呆过。因而凡能想到的用品,都替他备好带上,还千叮咛万嘱咐的,生怕儿子有什么不便。
省中医大座落在早先规划的文教区内。这里散布着二十几所学校。这个区域原本还要大许多,因为一场大的政治运动而被迫停建,被定格在现在这个规模上。当国家决定恢复高考时,许多学校压根还没这个准备。为了迎接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新生,省中医大在仓促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原先的设施已闲置多年,不但陈旧简陋,还破损严重。学校礼堂都快成雀鸟的天堂,横梁上筑有不少雀屋。因而校方对那些教学设施都作了较大的,但也是最基本的维修,这样才勉强可用。
倪潇儒被分在一间十二个人合住的寝室里。寝室的墙壁倒是很白,看那样子,是刚用石灰水刷过。不过,这墙壁是不能靠也不能碰的,因为那石灰是碰啥就沾啥。地板上打满了铁皮补丁,走起路来咯吱作响,甚至让人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沾在地板上、床架上的石灰都还未清除干净,但新生已报到入住,可见此前维修工作的仓促与紧迫。这一整天都匆忙纷乱,大家都在忙着摆放用具,擦抹床铺,办理手续。不断的在总务室,盥洗室和寝室之间来回地奔走。
倪潇儒对这个区域是很熟的,因为念书的初中和高中都在区域。他初中和高中是在工大附中念的,和中医大仅一河之隔。中医大的斜对门是师范中专,两校隔路相望。不过师范中专一年后才开始招头一批新生。
在念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倪潇儒常和一帮同学溜进附近那几所学校里去玩耍。遇上星期天或寒暑假时,自己的学校规定是不能进去的。因而倪潇儒便和几个同学就想法子溜进附近那几所学校去玩耍。中医大和斜对门那所师范中专是常去光顾的地方。相比之下对门师范中专似乎要光顾得更多一些。因为那门卫大伯腿脚有些不便,人也和善,溜进去容易些。再说里面地方大,又特别好玩。因为鲜有人打理,若大一个校园,满地绿草,又厚又密。绿树依河,翠柳夹岸,远眺就像翠绿的垂帘。倪潇儒和一帮同学进去后,尽情的追逐玩耍。什么打球啊、捉蛐蛐啊…要不就去小河边濯足清流,或是编柳环打水漂,累了就一个“大”字躺在松软的草地上。想到这里,倪潇儒不禁在心里感慨道:“那是多么的惬意啊!无忧无虑,只知道好玩。不过那时就连做梦都未曾想到,以后居然会到这个区域去念大学。”
倪潇儒的大学生涯就在这匆忙纷乱中开始。学业虽说紧张,但也不算很繁重。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求知的欲望非常强烈。再则他天资敏达,语文功底扎实,理解力强,悟性又好,因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班上同学所羡慕。
自进大学起,倪潇儒已少有时间看那些专业以外的书了,他要全力以赴,先完成学业。这一年多下来,使他对中医药这门学科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认同。他已深深地喜欢上这门学科。他把“学海无边,勤奋作舟。”和“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诸葛亮?《戒子篇》”的条幅挂在床头,用以自勉。梦想着能把爷爷的独门医技重新发掘出来,梦想着日后能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就像他爷爷那样祛病消疴,济世救人。他非常留意那些与中医中药相关的讯息,开始着力收集民间偏方。他佩服他爸爸的眼力和判断,帮他作出了这个选择。以前他独好文史传记之类的书,现在他有点“移情别恋”,他把先前看文史书的那些时间和那份热情都投入到中医药这些专业书中。
每日傍晚,倪潇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