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 / 9)

沉醉的黄丝绢 金参98 5915 字 2022-01-09

总会和一帮同学在校园徜徉,或是去打球,有时也会到校门口踯躅一会。傍晚时分,校门口是最热闹的地方。几家小店,总是熙熙攘攘,挤满了人,打个公用电话得排队等候。倪潇儒家住得近,因而不需购买那些日常用品,也不用打什么电话。他一般不去凑这份热闹,只是站得远远地、漫无目的四处看看,至于在看什么?连他自己也说不上来。此时如门卫在,他便会上前和门卫闲聊一会。门卫居然还不曾换过,仍是先前他念高中时的那位。就在报到那天,倪潇儒就一眼认了出来。因为那门卫曾多次呵斥过他,还横着竖着地阻拦过他。有一次遇上那门卫发飙较劲,竟气喘吁吁地追进校园,硬是把他给拽出校门。不过现在那门卫绝认不出眼前这位文质彬彬的青年,就是几年前年那位老让自己费力耗神的小淘气。

念高中时,倪潇儒个子长得高高地,成绩又优秀,无形间使他在同学中成了头目式人物,颇有登高一呼应者无数的号召力。闲暇时,倪潇儒常和一帮同学去附近的校园玩耍。虽说只是一群半大不小的男孩,但却机灵,还鬼主意多。他们会变着法子,晃过门卫,一个不拉地溜进校园。那些个门卫虽都克尽职守,生怕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出现什么失误,可遇着这群淘气又调皮的男孩也就没辄了。他们眨眼的功夫就能溜进校门,等门卫追进校园,他们就呼啦一下四处逃散,常常演变成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把那门卫弄送得又气又急却又无计可施,只能站在那里干瞪眼。同学们那个开心啊…!个个笑得弯腰弯到头皮碰地为止。两人说起这些事都不由得都要大笑一阵。

倪潇儒不等那帮同学尽兴归来,就顾自回寝室看书或上图书馆自修。这时人少清静,正是看书的好时光。过会儿人多了,那就看不安稳了,因为同学们非缠着他一起闲聊清谈不可!倪潇儒生性随和,不愿违忤众愿,扫大家的兴,但也不愿老让人觉得自己特别爱看书的样子,不过他把握得很有分寸,虽“和其光,同其尘。老子”但和而不群。每晚必定要看到半夜。有时熄灯以后用手电在被窝里还要看一会。

周未回家那是最惬意的了,妈妈必定做好他喜欢的饭菜等他。倪潇儒除了打理个人事务外,根本不用做什么事,所以空闲的时间很多,这正好用来看书。这段时间里,父子俩的交流也特别多,而且特别融洽,围绕中医这个话题常常探讨个不停。不过多半是由父亲挑起话题,儿子潇儒则尽其所能的讲解。儿子虽无行医经历,但念的毕竟是中医大,相关的书籍资料看得多,思维活跃且逻辑性强,因而他的讲解总挟着新颖的观点和系统的理论,让人耳目一新。他还常把医书和笔记本拿出来,以求讲解的可靠和准确。父亲倪齐安听得不断地点头称是。父子俩常常这般深入地探讨,一拍一和,特别投机。父亲倪齐安一边静听着儿子的讲话,一边则在结合自己行医用药所积累的经验,作着的思考。倪齐安觉得通过这种探讨和提问,使自己寻常的行医用药有了一种理论的升华,屡有所获,每每受益。以前用药,倪齐安只会机械地依着方子照搬照用。只知道可以用这个药,至于为什么可以用这个药,那就不得而知了。虽然这许多年来,从未出过什么乱子,只是同样的病症,同样的用药,疗效却大不一样。有的两天就可痊愈,有的一个星期才稍起色,这事一直困扰着他。他知道这是个体差异的缘由,应将药的配伍和用量作些调整。可自己底气不足哟!对于这些药,他是增一分担心,减一分又怕失效,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他只能告诫自己:“安全用药最重要,至于那疗效只能靠后再说了。两利相权取其重嘛!”

现在好了,这种状况正在俏俏地,但迅速地起着变化。现在用起药来,他总觉着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持自己,指引着自己,这就是儿子潇儒所讲解的那些中医药理论。三个月前,倪齐安在给那位村妇的诊疗中,已作了大胆尝试,效果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