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法儒争端,河西大义(2 / 4)

我师曾言:

天下人,生而好利,才有财货土地之争夺;

生而贪欲,才有盗贼暴力与杀戮;

生而有奢望,才有声色犬马。

故,人性本恶,必以法度而后正。

以律法防范恶欲,以律法疏导人性,天下才能向善有序。

子渠,天下治道不在空谈,而在力行!

仁政也好,苛政也罢,谁能融入大争之世而强国富兵,谁便是正道,否则,便是空谈大道贻误天下,必将,为天下人所不齿!”

“哈哈哈哈哈哈,一派胡言!”

众人还没从元稹这番话里苏醒过来,憋了许久的邹子渠再也忍不住儒家一贯推崇的仁政被如此污蔑,怒笑斥责:

“君贤臣恭,父慈子孝,母为犊刚,兄如手弟似足,黎民苍生,人心向善,这才是真正的天道。

大禹覆灭,本就是你们这些信奉弱肉强食的乱臣贼子造成的,自己恶,便妄言天下人皆恶,回过头来抛开自己的罪责不谈,反倒为自己的恶行找说辞,苛政便是苛政,无论你如何包装,都改变不了。

北地三州生灵,不过是迫于暴晋淫威,不得不屈从,你们这些制定苛政之人高高在上,享受着黎民苍生的供养,回过头来还要指责他们性恶,为自己的苛政套上法理,即便说的再冠冕堂皇,也无法改变,北地三州百姓,乃至天下各州百姓,对大晋的看法。

诸葛元的性恶论,千年前就被夫子定为邪谈,他本人也被夫子逐出书院,一个儒门弃徒的奇谈怪论,也亏得你有胆量在此胡说八道,简直可笑!

怪道孟荀两位院长曾言,法家,乱世之学也。”

……………………

整个昭阳宫,已经成了邹子渠和元稹宣扬各自主张的场地,数千人的脑海中,满是两人的康慨陈词,绝大多数人的脸上,都浮现出思索之色。

自大禹失鹿,十大圣地瓜分神州,已千余年。

一千多年来,天下人无不期盼和平,无数主张应运而出,但能传承下来,经久不衰的,只有儒家,其中儒家又总分为三派,分别为:诸葛元的法治儒道、孟渠的忠君儒道、荀牧的为民儒道。

三家虽师出同门,其主张却各有侧重,基本天下人都清楚,三家之争延续了也有数百年,至今也没有结果。

邹子渠和元稹的争论,不可能有结果。

在场人都清楚,他们自己也清楚。

所以两人对视了许久之后,还是同时转头看向端坐上首的侯玉霄,眼神中带着一股很是明显的质询意味。

明知道没有结果,但两人还是选择在这个场合争论,那是有原因的,侯玉霄的选择,或者说河西的选择,就是他们争执的原因。

今天这场宴会是为了什么?

就是大晋跟同盟,在争取河西。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所以当两人将目光投向侯玉霄的时候,其余人也全都如此,整个昭阳宫数千人的目光,顿时都聚集在侯玉霄的身上。

从两人争论开始,侯玉霄一直都是静坐养神的状态,无论是邹子渠还是元稹说话的时候,他的脸上都没有露出任何神色,此刻倏然被所有人注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装聋作哑了。

“今日得闻两位大儒高论,侯某荣幸之至…”

“侯家主,不必东拉西扯,我大晋雄师既已入河西,这场大战在所难免,你侯氏,想像新月神教那样置身事外,不可能,还是早做抉择为好!”

“同盟对河西报的希望可不小,邹某衷心希望侯家主,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两人毫不客气的打断了侯玉霄,几乎已经把问题甩到他的脸上,言辞间满是威胁,似是把刚刚争辩的怒气,全都转移到了河西身上来。

侯玉霄眉头勐蹙,脸上表情有些挣扎,谁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