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点点头,这次如果处理不好、挡不住这些金人骑兵的话,他们肯定还会继续向周围扩散。
但没想到诸葛亮说的根本不是这个。
「陛下,秦相与吴总兵若继续一路南撤,恐怕还会让这股溃败之势波及到左威卫。」
「嗯?」
李乾这才回过神,意识到他话中的意思:「大伴,取舆图来。」
「是,陛下。」
老太监忙不迭地跑到一旁的书架上,搬来一张大大的地图放在桌上展开。
诸葛亮指着地图对李乾道:「陛下,左威卫正是沿彭城、曹州一路北上驰援冀州,而秦相向南撤离也是沿着这个方向。」
他顿了片刻,似乎是留给李乾反应的时间,随后又以手指在地图上圈出了一个范围,最上方是邯郸,下方则到了豫州最北的朝歌。
「两方相向而行,会在此处相遇。」
诸葛亮沉声道:「若金人骑兵也在此时加速追击,必会致使吴总兵他们的边军继续溃败,仓惶逃窜。」
「这些溃兵若再与左威卫正面相冲,恐怕只要一个回合,就能带崩左威卫的阵型……」
李乾听着听着,面色也渐渐凝重起来。
来到大乾后,他虽然没亲自看到过两军对垒的情形,但从各种兵书中、身边人的讨论中也知道了,步兵对阵骑兵最重要的就是阵型。
无论战力相差多少,只要还维持着阵型,那就还有对抗骑兵的依仗,就有可能将他们陷在其中,有胜利的可能。
但若是被骑兵冲散了阵型,被他们分割开来……
那恐怕就完全没有再翻盘希望了。
「孔明先生说得对。」
李乾沉声道:「若那些溃兵真向左威卫冲击过去,左威卫又怎么好对同袍亮出刀剑,屠杀他们?」
「到时候若阵型被冲散,等着左威卫的恐怕就只有溃败一条路。」
诸葛亮点了点头,继续提醒道:「陛下,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若金人不将溃败的左威卫和这些边军赶尽杀绝,而是选择继续驱赶他们前行,那遇到的朝廷兵马必然触之即溃!」
「这……」
让他这么一描述,李乾倒吸一口凉气,一下子就有了画面感。
他也在兵书上读过「倒卷珠帘」这么一道兵法,这是曾经朝廷将领对付突厥人的招数,没想到今天却又要被应用回大乾身上。
「且慢……」
李乾眉头突然一皱,想到了一个疑点:「杨素将军追击突厥是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而如今大乾境内却多山川河流、城池关隘,只要他们溃散的势头稍稍遇阻,就不会被金兵一直追下去吧?」
倒卷珠帘这种冰法在地势复杂的大乾境内似乎并不能适用,只要溃兵们跑进某座城池,借助城池之利抵御来追之敌,就能轻易制止这种溃势。
但诸葛亮听完,却苦笑着摇了摇头:「陛下,吴总兵他们已经从延平镇跑过了大半个冀州,其间路过无数城池,但他们可曾有片刻停留?」
「这……」
李乾闻言一怔,也是这么回事。
诸葛亮继续解释道:「陛下,臣以为那些金虏并非是追不上吴总兵他们,而是故意在其后吊着,驱赶他们前行。每值快到城池时,这些金虏骑兵就开始加速,紧咬在吴总兵他们身后。」
「若这些城池敢打开城门收留这些溃兵,
那他们根本来不及关闭城门,就会被后面紧跟着的金虏骑兵冲进去,从而破城。」
李乾咬着牙点点头:「此计果然歹毒。」
「要破此计,需得有两个条件。」
诸葛亮继续道:「一是要有兵马能接应这些溃兵。」
他将双掌立起做尖锥状,为李乾解释道:「最好是让开中军,给这些溃兵留下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