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别人打仗呢?
而东北边关开放的时间越长,对大乾就越危险。
裂开的伤口中会源源不断地流出血,让大乾损伤元气的同时,血腥味也在不断刺激着一个个心怀不轨的猎手……
如果真拖上个三年五年,恐怕连最北边的大元帝国都会调转目光,望向这个破绽……以及其后虚弱的大乾。
越是意识到这场战争的关键,李乾心里就越是紧张。
如果是朝中的事,就算干系再大,他也不至于这样,毕竟经过了这一年的磨炼,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新手皇帝了。
但外面的行军打仗对李乾来说还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从没有过任何经验。
也幸好他只需要在京城里等结果出来,要是让李乾自己上阵指挥兵马,那他可能早就把局势带崩了。
但只在京城里干等结果也有坏处,那就是会让人干着急。
在这种事关生死的大事上,什么都做不了的感觉实在是让人太难受了,而且还容易乱想,这几天李乾都开始上火了。
紫微殿中,李乾手中摩挲着一份军报,又盯着面前的冀州地图,陷入了失神。
按照最后一封军报的进度,双方短兵相接估计就在这一两天之内,甚至此时他看地图的功夫,内黄县北的卫河上说不定早就刀光剑影了。
李乾几乎都能在脑海中构思出那些大场面……不过也是基于他前世看过的那些古装战争剧构思的。
就在他思索的时候,一阵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陛下,诸葛侍讲来了。」老太监在外面提醒道。
「直接进来就是。」
如今的诸葛亮早已经不是原先的从六品翰林修撰了,而是变成了正六品的翰林侍讲,两个月的时间就升了一品。
至于原因,自然是给皇帝陛下讲经给力,合他的胃口。
对此百官也没什么异议,皇帝陛下难得能碰着这么一个看对眼儿的,他愿意升就升吧。
虽然刚做官两个月就升一品着实有点不可思议,但纵观历代状元的升迁之路,就会发现和这些变态比,诸葛亮这种根本算不上什么……
「臣参见陛下。」诸葛亮进来后先是行了一礼,随后就被皇帝陛下叫到了地图边。
「孔明,你同朕说说,若万一内黄县的驻军失守,让金兵破开堵截向周围四散,朝廷又当如何应对?」
未虑胜,先虑败。
这也不能怪李乾悲观,只因为若是胜了,那朝廷还真没太大的压力了。若是激进一点就继续前压,不断压缩金人骑兵的活动范围。
若是稳健一些,那就在原地固守待援,等待陇西府兵、东西边军,甚至是南边的更多禁军过来支援。
只要胜了,就能争取到时机,就不用着急。
反倒是败了这场战争,那大乾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就做出反应,遏制金兵的攻势,反应的时间越快,朝廷遭受的损失可能也就越小。
而吃败仗的可能性比打胜仗的可能性还要大一些。
别看以前之前和诸葛亮定下了比较完备的计划,对金兵的各种情况做了充分的分析。
但再完好的计划也需要有人来执行,看看这次计划的执行人都是些什么卧龙凤雏就知道了。
被金兵一路通关、狂追数千里的吴三桂,到了冀州,屁事都没干就开始跑路的秦桧,以及刚从越国回来,就领兵越过这个名为檀渊这个地方,北上驰援的赵匡义……
这些人怎么看也不像是靠谱的样子,何况是三个人聚到一块,可能会产生一加一加一大于三十的效果,让李乾对这次的会战有些莫名的悲观。
诸葛亮似乎也察觉到了皇帝陛下的心态,让他分析完万一战败朝廷需要做什么之后,又开口劝解道:「陛下,其实在臣看来,此次内黄之战朝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