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乾国运,卧龙凤雏齐聚(3 / 4)

算可达八成,陛下也无需太过为此担心。」

「唉~」

李乾轻轻叹了口,看着诸葛亮欲言又止。

他是不知道那三个人都是什么级别的选手,要是真知道了,他估计也得血压高。

让这三人上去应对这种关键之战,那是真给朝廷上强度啊!

但眼下时势所趋,恰巧让他们凑到了一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李乾之前甚至还有过想把诸葛亮派过去领兵的想法,不过他也只是想了想就打消了。

他自己知道诸葛亮的本事很大,善于治军,用兵出神入化。但在朝中大臣们看来,诸葛亮只是一个刚刚进入官场两个月的小翰林,是纯纯的文官、书生。

就算之前读过几本兵书,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李乾如果真让他过去,那就是昏君为了提拔自己的宠臣,毫无下限,两个人的名声都会臭了。

如果朝中的大人知道土木堡之变这么回事儿,那李乾就是朱祁镇,诸葛亮大概就等于太监王振……

只会比这更严重,而不会更轻。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诸葛亮到了冀州恐怕也没有任何话语权,不说那里几乎每个官员身份都比他高,资历都比他老,单凭秦桧这个擅长窝里斗的右相就能以官职死死地压住他。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李乾现在也只能暂时干等着了,只求他们能给点力,就算输了也不要输的太惨……

「陛下,其实以臣看来,吴总兵乃是朝中帅才,又有多年针对金兵的经验,之前丢了东北十几座关防,只是吃了后知后觉的亏。」

诸葛亮为了增强皇帝陛下的信心,继续帮他分析道:「如今若让他指挥兵马,两军对垒,想必定然不会输阵。」

李乾虽还是有些悲观,但此时也轻轻点了点头:「朕其实也不怎么担心他,他们提前知道要在内黄设防,阻击金虏,朕觉得大概就是吴总兵的计策。」

朝廷的诏令下发过去之前,秦桧领着的兵马就有往内黄县逃窜的迹象,而他呈上来的军报中也说明了这一点。

但李乾在秦桧写的军报上还是发现了猫腻,他说的是「臣等察金虏之阴谋……」

如果这阴谋真是秦桧本人察觉出来的,他绝不会加上「等」这个字。

在揽功劳这方面,右相大人可是很有原则的,是他的就是他的,不可能分润给别人。而不是他的也要尽量说成是他的,减少别人在其中的存在感。

李乾结合秦桧和吴三桂之前见过一面的情况,察觉出来这大概是吴三桂想到的,见面的时候告诉了秦桧,到了秦桧的写的军报上,吴三桂这个首倡人就被「等」化了……

而能看透金兵的阴谋,也说明吴三桂不是个草包,而是多少有点真材实料。

「但眼下吴总兵正被金虏追击,负责接应他的是秦相与左威卫……」

李乾的话说到一半又轻轻叹了口气,但诸葛亮却已经领会到了他的意思。

皇帝陛下分明就是对秦相和左威卫没信心啊!

矮子里边拔出来的高个吴三桂还使不上力,如果这次无法顺利接应他,那之后的防守就是一句空话。

诸葛亮不知道皇帝陛下为何对秦相和左威卫这么没信心,而且这时候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唉~就当朕未雨绸缪吧。」

李乾抬起头,振作起来,强笑道:「孔明,你将方才的那些对策再同朕说一遍,朕好好听听。」

刚才说的时候他几乎都在走神,自然是什么也没听进去。

诸葛亮自无不可,将心中的一些想法与皇帝陛下娓娓道来……

于此同时,皇帝陛下正在担心的冀州,内黄县。

烈日炎炎,卫河流水滔滔向东,奔流汹涌。

即便是在如此炎热的六月天里,一堆堆穿盔戴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