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我等再全军去打二龙山,如何?”众人谓之道:“此计甚妙!”叶光亦赞之,后问道:“只是谁愿领此重任?”话音未落,只见一人挺身而出,道:“末将愿往!”众人视之,乃是邓明。叶光大喜道:“好!就由邓团练率全部精兵五百人并二百小喽啰前往,切记小心行事!”邓明领命而去。有诗为证:
豪杰称英雄,心胸裹兽戎。
才凭团练使,英锐逞威风。
虎将无人比,超群勇力功。
芳声千古唱,展手笑天宫。
谁知逢乱世,后代有贤忠。
兵困群山陷,将兵乱蚁虫。
青州援好汉,聚义转厅中。
前后军威合,生辉文武同。
邓明为将领,志气舞当空。
金铠寒光迸,银盔一簇红。
须髯三掩口,凤落紫袍东。
淡染鹅黄领,皮靴攒月弓。
玉勒锦皮绔,鞍鞯跨绿骢。
继续阅读
神枪霜雪闪,冠世战无穷。
话说这篇古风,单道将凌军团练使邓明,这人英雄盖世,义勇过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那十八般武艺?正是:
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
邓明当日辞了叶光,统领着四百喽啰兵卒,分为前后两队,多树旗帜,离了大队人马,望二龙山来。叶光则引剩余兵马埋伏一侧。二龙山宋军早有辛彦宗带领小校探得消息,回山寨报节度使梁方平知道。梁方平传请辛道宗、许国等大小军官到聚义厅前商议道:“如今不知哪里来的一伙红头子人马来攻我大寨,诸将军可有良策对敌?”辛道宗道:“我且去杀他几个来回,再说计策!”许国道:“兄弟不可,你我一切都该听梁置帅的命令行事。”梁方平思忖片刻道:“飞虎将军可有良策?”许国道:“见下当速派人去桃花山处报知备细,调回兵马再作商议。”梁方平道:“正是此理,辛彦宗将军,只好你走一遭了。”辛彦宗道:“谨遵将令,万死不辞。”许国又道:“置帅容禀,愚意各关隘守备牙将,当紧守寨门,不得擅自动兵,且待熊、豹、鹏、蟒四员将军回山,再好用兵。”各牙将、裨将道是,梁方平亦认其理,当即下令自回守备不提。
且说辛彦宗下得山来,不消多时,直取桃花山大路上来。先与孙铎军寨里报说:“辛彦宗将军于二龙山前来,有紧急军情禀报。”孙铎命人快请,辛彦宗近前道:“不知那里一彪土匪响马来围打二龙山大寨。寨中置帅恐有危险。请四位将军早早收兵回来,且解置帅之难。”孙铎道:“既是如此,当即与其他三寨报说。”于是吩咐下去,三路探马去了。三处人马当即收拾寨扎,都与孙铎汇聚。却只有两个将军会合,商议退军事宜,不见张志宁。辛彦宗来问小校,小校道:“张志宁早被捉上山去,生死不明。”众人闻言大惊,辛彦宗道:“此事以后再说,当务之急乃是回兵。”孙铎道:“虽然如此,不可急还。今夜晚间,先教步军前行;留下两支军马,就桃花山下两边埋伏。山上知道我等退军,必然追赶。若不如此,我兵先乱。”刘元鼎道:“将军言之极当。”马旺道:“不知派谁最好?”孙铎毛遂自荐道:“我去最当,刘元鼎贤弟次之。”众人皆赞。孙铎便引五百军兵去桃花山左边埋伏;刘元鼎就引五百军兵去桃花山右边埋伏。辛彦宗一面传令前队退兵,倒拖旌旗,不鸣战鼓,却如雨散云行,遇兵勿战,自然退回。步军队里,半夜起来,次第而行。直至次日巳牌前后,方才鸣金收军。
山上有探报的小厮望见大宋军马,手拖旗幡,肩担刀斧,人起还山之意,马嘶归寨之声,纷纷滚滚,拔寨都起。小厮看了仔细,报与张先知道:“宋军人马,今日尽数收兵,都回去了。”张先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