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邳州之围。
战后,清军的总兵夏成德向北京发送战报,声称杀伤了明军六千多人。实际上,这场战斗并没有造成如此严重的伤亡。战后,夏成德的部队继续驻扎在山东省南部,与幕府军在沂水和邳州一带对峙。
史可法的胜利战报传到南京后,首辅马士英既没有给予表彰也没有犒赏。相反,他任命了内臣高起潜为提督江北兵马粮饷,驻扎在扬州府城,以监视史可法的幕府。
史可法急于筹集军费,传令光复地区要清理屯田,以补助军饷。为此,他指派陆逊之负责开封府一带的清理屯田工作,而应廷吉则负责邳州、宿迁一带的工作。史可法传令,尽可能多地收集牲畜和粮食,以支持军队的需求。
在这一过程中,史可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军队的供给。他不仅关注军事上的胜利,同时也重视后勤保障,确保前线战士有足够的资源可以持续作战。史可法的这一系列行动体现了他对战争全局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军队后勤保障的高度关注。
然而,史可法的努力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马士英的任命内臣高起潜为提督江北兵马粮饷,实际上是对他的一种牵制。这种内部的政治斗争削弱了南明军队的战斗力,也让史可法的北伐行动变得更加艰难。
六、防御黄河
十二月,冬季来临。高杰率领大军抵达徐州,当地有一支盗匪队伍由程肖宇领导,他们归附了高杰军,并订立了契约,歃血为盟,交换了礼物。然而十天后,高杰在一次酒宴上杀害了程肖宇及其亲信,并吞并了这支盗匪队伍。高杰大军继续沿着黄河西进,抵达了永城市。当地有一个乡绅富豪献上了数千两白银,高杰表面上与乡绅结盟,但很快趁机杀死了乡绅,并吞并了富豪的财产。
高杰的北伐行动让史可法感到高兴,但随后发生的事件让他忧虑。史可法派遣幕府官监纪通判张鑻前往河南招抚土匪一把沙刘洪启、李际遇、杨四等,特别嘱咐要避开高杰的队伍。此时,北伐军一路光复了归德、开封、河南洛阳三府,南京朝廷任命了文武官吏。张缙彦在河南省北部担任总督兼巡抚,管辖各地驻军武将,如王之纲、许定国、李际遇。越其杰在河南省南部担任巡抚,管辖汝宁、南阳、黄州三府,管辖各地驻军武将,如刘洪起、黄鼎、毛显文。凌駉担任巡按河南,兼督各镇,兼理河北、山东招抚。
正月十二日夜,高杰在睢州被河南总兵许定国杀害,史称“睢州之变”。清军乘机南下。史可法闻讯后,长叹无法克复中原。
正月十八日,史可法得知高杰被害的消息,立即穿戴盔甲,率领幕府军出发前往徐州城。当时各将领之间互相争夺权力,都想获取更多的地盘和兵力。
二十二日,各将领争执几乎到了兵刃相见的地步。史可法出面处置,与众多将领商讨一夜,直到次日天亮才得出善后方案。高杰的嫡甥李本深担任扬州提督,高杰嫡弟高某担任副将,胡茂桢继续担任先锋总兵,李成栋继续担任徐州总兵。其他将领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地盘和兵力分配。高杰的儿子高元爵作为世子继承伯爵,继续做贵族。史可法与众将结盟,原高杰部将都表示愿意继续效忠于明朝。
春季元旦之后,天气异常恶劣,有大风吹折树木,积雪深达数尺至人的腰部。从冬季到春季,天气持续阴冷,没有出现晴朗的迹象。飘雪和雨水洒落不断,违反了日历节气。白洋河的河床已经干涸,堆积了白雪和杂木,像是织就了一幅美丽的锦缎。运河无法使用,因此粮饷运输困难,黄河前线的粮饷短缺。幕府军在当地采集蔬菜茶叶,勉强度日。
寒风强劲,黄河一带军情严峻。幕府军秦士奇带队在黄河以南沿岸筑墩,放置火炮,岸墩数量极多且质量完备。多年以后,岸墩的地基依然完好。清朝调集各地军队,从山东省、北直隶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