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史可法:明末忠魂与扬州血战(8 / 10)

,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四月十七日,清军进至距离扬州二十里处下营,次日兵临城下。史可法“檄各镇援兵,无一至者”。

十七日当天,清朝豫亲王多铎率领大军抵达扬州城外二十里。派先锋队伍宗室韩岱、梅勒章京伊尔德、护军统领阿济格尼堪等先抵达扬州城以北扎营,沿途收集舟船一百余。派右翼队伍署护军统领顾纳代、伊尔都齐等先抵达扬州城以南扎营,沿途收集舟船二百余。

郊外的居民害怕战乱,互相扶携要入城。无法入城者,则跪地哭号,哀声震撼大地。史可法下令开放城门,让平民入城,并组织义勇守城,队长为戴之蕃、张有德。又组织医生救助,队长为医士陈天拔。

十九日,史可法传令何刚、刘肇基队伍入驻扬州城内。刘肇基刚到,建议若清军尚未集结,可以背城一战突击清军。但此时清军大队已经抵达城外,史可法回应不可轻率出击,保持守军士气,坚守等待机会。史可法传信至南京,朝廷中央军有操江军、京营,合计水陆队伍十八万士兵,都在江边观望扬州胜败。

此时,事态危险,命运飘摇。史可法召唤史得威,二人相持哭泣。史可法劝说史得威:“我为明朝死去,你应该活着帮助我家人。我母亲年事已高,而我没有子女,你要为我继承家业照顾母亲。我不负明朝,你也不要负我!”史得威接受遗令。

史可法随后写下几封遗书,分别给弘光皇帝、清朝豫王多铎、太夫人、夫人、伯叔父以及兄若弟。函封完成后,都交给了史得威,又嘱托说:“我死后,请你将我葬在太祖高皇帝附近,如果不行,那就在梅花岭。”

四月十九日,高杰部提督李本深率领总兵杨承祖等向清豫亲王多铎投降,广昌伯刘良佐也率部投降。史可法于扬州西门楼写下四道遗书给他的家人,在他死后,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国,愿归葬钟山明太祖孝陵之侧。

二十日,清军暂时驻扎在斑竹园,砍伐树木,打造云梯,等待红衣大炮。扬州城有一名勇士,名为押住,单骑劫营偷袭清军,勇士夺得一匹马和斩获一级头颅,成功返回扬州城。史可法赏赐勇士一袭蟒纱和一百两白银,勇士为投靠明朝的夷丁。

二十一日,总兵张天禄、张天福带领部下兵马投降,随即奉多铎之命参加攻取扬州。甘肃镇李栖凤、高岐凤队伍四千人至扬州协防。幕府军的梁以樟、应廷吉、张鑻、施凤仪和礼贤馆诸生队伍,俱入扬州城守卫。

二十二日,多铎驻扎城外,传令归降清朝的曾经明朝官兵,到扬州城外,派使者对史可法说:“公忠诚闻于华夏,却没得到朝廷的信任,那么死去又有何益呢?”守军射箭驱逐使者。随后,又有数名使者招降,史可法派兵逮捕使者,投入护城河淹死。

甘肃镇总兵李栖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带领部下兵马四千入城,两人的意思却是劫持史可法,以扬州城投降清朝。史可法毅然说道:“这是我殉国的地方,你们打算做什么?如果想要富贵,请你们自便。”李栖凤、高歧凤见无机可乘,于四月二十二日率领所部并勾结城内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门降清。

二十三日,当时扬州城外东侧,大运河畔邵伯镇,储存有饷银二十万,兵器火药十万,诸多粮米。史可法传令,应廷吉负责管理这些粮饷,陆续转运至扬州城内,补给守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二十四日,清军的红衣大炮运输队抵达扬州城外。清军试射红衣大炮,弹丸击中扬州城官府,从早晨一直到夜晚,扬州城墙损毁严重,堞堕无法修复,守军以大袋沉泥填补。清军攻城不利,且每日消耗物资巨大,于是多铎举行军议,商讨是否继续围攻。

二十五日,早晨,八旗军大队集结。黄旗总兵宗室拜尹图、公爵图赖。蓝旗总兵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