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武曌(八)临朝称制(3 / 4)

之间,展现出的威严和自信,处理政务时的果敢和睿智,都让人感受到她俨然一副实权皇帝的做派。

这一时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为她日后正式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个女子能够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巨大冲击,也反映出武则天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经过这一次的危机,武则天的政治能力,再一次得到了锻炼和升华。她深刻地认识到,皇权就如同,那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稍有不慎便会落下来,将人万劫不复。而如今,她已经站在了这把剑下,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这把剑呢?她需要深思熟虑。

在面对李治时,武则天采取了极为巧妙的策略,使用缓劲。她深知李治作为皇帝的权威不可轻易冒犯,于是不再像过去那样和李治当面硬怼,而是更多地选择了以柔克刚的方式。

她会用温婉的言辞,体贴的关怀,去哄李治开心,迎合他的想法和需求。例如,在李治为国家大事烦恼时,武则天会耐心倾听,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在李治做出决策时,她会巧妙地表达赞同,同时提出一些补充和完善的建议,让李治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在朝廷百官之中,武则天则使用巧劲。她精心培植自己的同党,通过赏赐,提拔等手段拉拢那些有能力,且愿意为她效力的官员。

同时,她还在各个部门,安插眼线,以便及时掌握朝廷中的动态和官员们的言行。对于那些可能对她构成威胁的异党,武则天则采取分化的策略,或是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牵制,或是抓住他们的把柄,加以打压。她在百官之间左右逢源,巧妙周旋,逐步稳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而对于底层的百姓,武则天使用好劲。她深知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因此,她大力施行一些利于民生的政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她下令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同时,武则天还注重促进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继续阅读

公元 665 年,在武则天精心周全的安排之下,李治踏上了封禅泰山的盛大征程。对于李治而言,这无疑是一项至高无上,前所未有的莫大荣耀。

要知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他之前,仅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这三位名垂青史,功绩卓着的杰出帝王,曾经成功实现过封禅泰山这一壮举。

可以说,在武则天巧妙且用心的安排之下,李治逐渐沉浸在志得意满的愉悦状态之中。他对武则天的依赖,日复一日,越发地加强了。这种依赖不仅仅体现在政治决策上,更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之后,为了进一步讨好李治,让他感受到更多的尊崇与满足,武则天还精心策划让李治去封禅中岳。她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包括路线规划、仪式安排、人员调配等等。

然而,天不遂人愿,后来由于李治突然患病,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这一计划最终未能成行,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对于武则天而言,泰山封禅的意义,绝非仅仅是讨好了李治那么简单。这一盛大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抬升了她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这场规模宏大,庄重肃穆的封禅活动中,武则天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她在幕后统筹协调,确保各项事务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台前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领导力,赢得了众人的钦佩和尊重。

泰山封禅之后,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天下人基本也都知晓了当时唐朝宫廷中李治当家,武则天做主的特殊现状。

公元 674 年,时年已然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