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辩解,而是从容回应:“臣治理不善,愿改弦更张,再治理东阿三年,如果三年后仍无起色,臣愿以死谢罪。” 景公勉强同意,晏子再次上路,开始了新一轮的治理尝试,回到东阿后晏子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一:放开后门。 二:容忍贿赂。 三:对权贵和豪强百般讨好。 四:减少对恶行的打击,任凭懒惰之人安逸无忧。 池塘中的鱼不再流向百姓,而是入了权贵之家。 赋税加重,搜刮的财富被用来孝敬景公左右的近臣。 结果第二年晏子赴朝向景公汇报,景公就一反常态,满脸笑容的迎上前说道:“做得好,你治理东阿果然有成绩。” 晏子听后却不卑不亢地说道:“大王有所不知,从前我治理东阿时,后门紧闭,权贵无法干涉,百姓得以温饱,但那时您却训斥于我。” “如今我大开后门,尽力讨好您的左右,百姓苦不堪言,您却对我称赞有加。” “可见臣的治理方法不合您的心意,臣愚昧无能愿辞官归乡,让位于贤。” 晏子连连叩首请求辞职齐,景公听后陷入沉思,最终起身亲自将晏子扶起安慰道:“东阿是你的东阿,寡人不再干涉,请你尽力而为。” 晏子并非未曾洞悉其中的玄机,他向齐景公讲起了仁政为何失败,苛政为何得宠的真实体会。 他说:“过去我堵住小路,关紧后门,贿赂无从进入,邪恶之人不满。” “我奖励孝悌勤俭,惩罚偷盗坏人,懒惰之人不满。” “我断案时不偏袒豪强,豪强不满。” “您的近臣求我办事,合法的我会办,不合法的我拒绝他们,他们也不满。” “邪民、懒民、豪强、权贵,您的近臣都不满。” “邪民、懒民、豪强,三邪在外边说我的坏话。” “您的左右和权贵,二谗在里边进我的谗言,三年内坏话就灌满了您的耳朵。” 晏子继续说道:“后来我改变了策略,不堵小路,不关后门,邪民欢喜。” “不讲孝悌,不罚恶行,懒民欣慰。” “断案偏向豪强,豪强称赞。” “您的左右求事,我一概应允,他们感激涕零。” “于是三邪在外替我美言,二谗在内为我请命,好话灌满了您的耳朵。” 大唐,长安。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李世民望向埋头的魏征,随后看着李承乾说道:“这便是魏征每每讥讽朕,朕却为他加官进爵的原因啊。” “高明,魏征教你的这段时间,如何?” 李承乾瘪着嘴,喃喃道:“不如何。” 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能扯出天大的道理。 还不能辩驳,一反驳他就开始从三皇五帝讲起,末了还补一句:陛下如何如何……。 李承乾望着魏征,小声的对李世民解释道:“在您这儿,他是个为国直言的忠臣。” “可在我这儿,他就是以言邀名的奸臣。” “他每每激怒我,或许都在等我暴怒之下打他一顿,这样他就可以在史书上留下比干一样的名声。” 李世民有些不悦:“高明!” 李渊一拍桌案:“你吼什么!” “小孩子,学些圣贤道理,再读读史书就够了!” “难道你小时候我有安排人天天骂你,美其名曰鞭策你吗?” “还不是吃饱了就玩,爱学就学,不学就算了。” “你不也成才了?” “还什么天可汗、千古一帝、大唐开国君主!” “呸。” 李渊啐了一口,接着骂道:“你小时候有一个魏征这样的师傅,你受得了?” …… 李世民被骂的没脾气了,轻声解释道:“我这不是正说明把高明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