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人对待吗?” “把朕的心腹大臣,都安排给他做师傅。” 李渊人称太原小郎君,父母早亡,幼时颇受隋文帝与独孤皇后喜爱。 溜鸡斗狗打群架,偷看小寡妇洗澡,是样样都做过。 市井里混久了,也沾染了些风气。 “屁。” “都是狗屁。” “一个人成不成才,是看师傅够不够牛、够不够多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商纣王、秦二世、刘阿斗、杨广就应该是万古无一的圣君!” “可现实呢?” “身为皇帝,你或许比朕强!” “但身为父亲,你不如朕!” “比朕做的还差!” 都闹出玄武门之变……我还能比你也差? 可想想天幕所透露的未来,李世民一时无言。 魏征现任尚书左丞,只是偶尔给太子讲课,历史上要等到贞观七年才有一个正式的荣誉性质的名分,太子太师。 “校印古籍之事,繁多且杂,为太子讲课之事,还请陛下另择贤明。” 魏征是直,但不是傻,上首太子之言、太上皇之言,虽然几乎是在指着鼻子骂自己。 但没办法,谁让未来陛下逼反太子了呢? 我们这些教授太子学识的人,不至于类比江充,但难道一点过错都没有吗? 辞了好,掺和进储君之事的人,又有几人有好下场? 况且,现在太上皇、陛下、太子…… 还是安心校印古籍,为国出谋划策吧。 骂不了太子,但我还可以骂皇帝。 “不行,玉不琢,不成器。” 李世民连忙拦道,可以不让魏征教高明,但不能是现在这个理由。 李渊补充道:“对,你们陛下说的有道理。” 李承乾:? 魏征:? “不过嘛,以后你教太子的时候,就到朕的宫殿来,朕为你们查漏补缺。” 李渊瞥了李世民一眼,自嘲道:“朕这皇帝虽然当的不怎么样,还被人抢了开国君主的位置。” “但朕也是从隋末乱世闯过来的,年龄也够老了,阅历应当是够的。” “想必为你查漏补缺,应该够格吧?” “玄成,你觉得呢?” 你这是自嘲吗? 你这不就是变着法骂我! 李世民想说些什么,却又止住话头,望向魏征。 你骂他啊,把骂朕的那副气势拿出来,骂的他羞愧难当,捂脸逃走! 魏征虽然觉得不怎么样,但终究选择从心:“臣觉得上皇言之有理。” 程咬金看着一脸苦涩的魏征,心里暗爽。 该!你活该! 现在能体会俺老程的丧牛之痛了吧? 想想这副画面,你说着你的大道理,太上皇安排一群宫娥翩翩起舞,左手拉着裴寂,右手拉着太子,嘴角沾着酒水,时不时还点评舞女的身材。 你想骂又不敢骂,眼睛不能去看美色,嘴上还要滔滔不绝的讲着大道理。 啧啧啧,俺改天可得多去看看太上皇,魏征吃瘪的场面,可不多见。 在初期,晏子的仁政得罪了权贵和齐景公。 在后期,晏子的苛政又失去了百姓的支持。 最终,晏子只好自嘲道:“我这人傻,治理不了东阿。” “过去招致指责的行为才是真正应该奖赏的。” “而现在赢得奖赏的行为才是应该惩罚的。” 晏子的失败并非能力不足,反映出的恰恰是历史的结构性问题。 历朝历代的许多改革,从唐的租庸调到宋的青苗法,再到明的一条鞭法都是毋庸置疑的,仁政改革者也是真心为民着想的,然而都逃不脱失败的宿命。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复杂,治理如同一张细密的网,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大鱼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