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鳌矾浮玉(4 / 5)

男人五十 魏一 3606 字 26天前

文化底蕴啊!”然后转身对王睿和高新节道:“看来我们要尽快组织一个考察组,以促进各项合作事宜快速推进啊!”

“领导,下周一的党委扩大会议上,我就提出此议题。”王睿赶忙轻声回应道,几人就相视一笑。

几人在甲秀广场就下了车,一边欣赏着沿河的雪景,一边轻松的交流着,步行往甲秀楼的北门走去,甲秀楼那雪景中的风姿就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了!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取“科甲挺秀、人才辈出”之意。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设楼宇,历代屡加修葺,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遗存。楼分上下三层,均以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浮玉桥有九孔,长90余米,称“九眼照沙洲”,解放后临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现能见七孔,桥上有小亭名“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头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设有“城南遗迹”四字;整体朱梁碧瓦,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浮玉桥南有古建筑群“翠微园”。 甲秀楼是筑城历史的见证,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2008年03月28日,甲秀楼作为“文昌阁和甲秀楼”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从广场牌坊起由北至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石牌坊、涵碧亭和浮玉桥,第二部分是甲秀楼,第三部分是甲秀楼后的翠微园。

一路走去,两岸的建筑和雪迹映衬在清澈碧绿的河水中,抬眼望向雪后的甲秀楼景区,仿佛置身于一幅素雅的水墨画卷之中。

甲秀楼在白雪的装点下,更显庄严肃穆。飞檐翘角上堆积着一层薄薄的雪花,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朱红色的柱子在白雪的映衬下,颜色愈发鲜艳夺目。

周围的树木银装素裹,有的树枝被积雪压弯了腰,微风拂过,簌簌落下一片雪雾。环绕甲秀楼的小径也被雪覆盖,留下了串串或深或浅的脚印,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这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这座浮玉桥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横卧于宽阔的河面之上,将河的两岸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它那坚固而优美的身姿,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创造的杰作。

从远处望去,浮玉桥犹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横跨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桥身由巨大的青石砌成,每一块石头都经过精心雕琢,彼此紧密相连,构成了坚实的桥面。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是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有的则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令人赞叹不已。

当人们踏上浮玉桥时,可以感受到脚下的石板传来的微微震动,仿佛这座古老的桥梁正在向他们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站在桥上,放眼望去,河水奔腾不息,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一边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另一边则是繁华热闹的城镇,形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

无论是晨曦初露还是夕阳西下,浮玉桥总是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阳光洒在桥面上,映照出金色的光芒;夜晚来临,华灯初上,桥身被灯光照亮,如梦如幻,让人陶醉其中。它不仅是一座交通枢纽,更是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胜地。

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雪雾之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韵味。天空逐渐放晴,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下,给这片雪景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辉。

站在这雪后的甲秀楼景区,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沉醉在这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久久不愿离去。

当几人站在三牌坊前时,郝娟就介绍道:“这座石牌坊上的‘城南胜迹’四个大字,展示了甲秀楼在贵阳的地位和历史价值。牌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