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精巧,雕刻精细,透雕着飞龙、鸾凤等图案,展现出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风格。整个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特点,四柱三门,飞檐翘角,攒尖顶楼阁式建筑,高约20米,由12根石柱托檐,采用四角三层出檐的设计。这种建筑风格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美工艺,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趋势啊!”说到最后,表情不由有点沉醉。然后示意大家前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涵碧亭屹立在浮玉桥上,亭柱上,镌刻着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联语,每一字每一句都透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那“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描绘,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清幽的仙境。而“银汉浮空星过水,玉虹拖雨雁横秋”则更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壮美的秋夜。在郝娟介绍时,肖岳也感觉每一句联语都是一首优美的诗篇,让人不由想起夏日里的景色,并陶醉其中。
看着那幅甲秀楼长联时,郝娟道:“此副仅次于昆明大观楼长联的甲秀楼长联。此长联作者是贵州省清代二甲第七名进士、曾任云南思安知县的着名楹联作家刘蕴良。这副对联才思奔放、激情洋溢,气势磅礴、恢宏浩荡;语言精练,出典久远,对仗严谨,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因而被列为“全国三大名联”之一、位居第二。对联内容涉及自秦至清代近三千年历史,其中涉及贵州历史人文的内容,让人的视野穿过幽深的历史隧道,纵览了贵州三千年历史沧桑。如今,甲秀楼呈现的是经原贵阳师范学院着名教授李独清删改后的长联,共有174字,而原始长联共206字。”
陶潜环视了一下四周,再次将目光看向了长联,郎声念诵道:“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起中原半壁。却好把乌蒙箐扫,马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里,锦绣山川。漫云筑壤偏荒,艰与神州争胜概。
数十仞高凌半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靖且兰,宗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淹几辈,消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岚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洲咫尺,频呼仙侣话行踪。”
当他开始念诵的时候,只见他微微闭上双眼,神情变得无比凝重起来。他那宽阔的额头紧紧皱起,仿佛承载着千钧重担一般;浓黑的眉毛也不自觉地拧在了一起,透露出一种专注和沉思的气息。而从他口中发出的声音,则如同洪钟大吕般浑厚有力,又似潺潺流水般清澈悦耳,还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磁性魅力。这声音仿佛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随着他的念诵节奏而心潮起伏。肖岳由衷佩服他的胸襟和风范,对他此时所表现出的书生意气,也不由暗暗称奇,好像那承载千年的文明的甲秀楼,正是他形象的烘托!
翠微园是一组由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组成的明清古代建筑群。翠微园古称南庵,是明清风格的苏州园林式庭院。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漫步在翠微园内,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园内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各种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宁静的休憩之所,还可以欣赏到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韵味。
但肖岳看着翠微园后的几栋现代化建筑,不由笑着摇了摇头,道:“真是可惜了!”李春霞看了一眼肖岳,又环视了一下翠微园,微笑着冲肖岳点了点头......